看看有沒有法子給進宮的人送點東西進去。
余令想小老虎了,準備給他買一身保暖的棉衣。
這是先前小老虎念叨的最多的,他羨慕那些能穿棉衣的人。
余令現在終于有錢了,他準備滿足小老虎的第一個愿望。
并告訴他自己活的很好。
小黑稚嫩的汪汪叫聲讓廚娘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大水剛退去,乞討的人突然多了,老爺心善,昨日來的三波都給了。
今日怕是傳了出去,這群好吃懶做的家伙又來了。
廚娘氣惱的放下了簸箕,扭著腰肢,朝大門走去。
“這年景大家都遭了災,我家老爺心善,但也不能逮著心善的人使勁坑啊,家里好幾口人人,誰活著容易!”
門開了,廚娘愣住了,來的人不是乞兒,而是一個光頭和尚。
若是別人廚娘肯定會繼續嘮叨喊苦。
但看到和尚廚娘就不敢了,態度一下子變得尊敬了起來。
在僧人有意無意的宣傳下。
這天下間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開國皇帝,因年少時期家境艱難,曾經出家皇覺寺。
從洪武年開始,朝廷開始設立了善世院,之后又增加了僧錄司。
等到永樂帝定都北京之后,這些原本在南京的機構也搬到如今的北京。
現在每個寺院里都有僧官。
百姓不知道僧官是什么,但知道它是一個官,百姓害怕官員是發自骨子里的。
廚娘不知道這位是不是一個官。
“高僧是來化緣的么?”
和尚搖了搖頭,慈悲道:“我今日是來見余員外的!”
話雖然是這么說,但和尚還是順手把肩膀耷拉著的一個布口袋放了下來。
廚娘臉色立馬就變得很不好看了,有氣無力道:
“老爺,老爺,有高僧求見~~~~”
余員外迎了過來,依禮拜見,把高僧請到了堂屋。
兩人坐定了以后,廚娘端來了熱茶,一家人客客氣氣。
“高僧上門,理應供奉,去,把米袋子裝滿……”
廚娘見老爺對這位高僧格外的尊敬,嘟囔了幾句,拿著葫蘆瓢跑到了米缸前。
一瓢,兩瓢,三瓢……
在第四瓢的時候,廚娘心疼的快要哭了。
這一瓢糜子就足夠一家人吃一天。
都是少東家頂著太陽賺回來的,都是自己用簸箕一點點的篩出來的。
現在白白送人了,廚娘的心都在滴血。
望著手里的葫蘆瓢,廚娘狠狠的抖了一下。
沒好氣的然后把剩下的一點倒在布袋子里面。
“神佛莫怪,京城剛遭了災,家里也困難,您是神佛,就莫在意愚婦的這點小心思,阿彌陀佛……”
客廳里抿了一口茶后,和尚雙手合十道:
“平僧法號彗心!”
余員外恭敬道:“慧心大師安好!”
慧心笑了笑,望著余員外道:
“聽聞道大師說這些年余員外對我佛香火不斷,禮佛之心神佛可見。
今日貧僧來是有一件好事要跟員外說道。”
余員外聞言心頭一顫。
這個時候來家里,所謂的好事無非是要點錢,然后在廟里供奉一個長生牌牌。
這樣的牌牌余員外有好幾個。
不是余員外亂想,而是京城剛遭受了水災。
“大師請講!”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ps:出自《普門品》,《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