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令在京城見過眾人一起勞役。
因為不是給自己家干活,所以每個人都是能混則混,能偷懶就偷懶。
可現在不行了,十里長的溝渠呢,這是死任務,是必須要完成的。
所以在昨日的晚會,和今日的晨會余令已經做好詳細的安排。
通過計算,余令把十里溝渠均分到每一戶。
干完就離開。
好在這是清理溝渠,把溝渠擴寬,把溝渠里面堆積的雜物鏟走就行,如果搞河道,那才是要命。
余令粗略估計每戶最多忙十日。
一聽只需要十日,眾人明顯的松了口氣。
以前是一起干,衙門不管,只是在最后的時候來檢查,所以一干就是一個多月。
那時候大家普遍的心思是多干一點都是自己吃虧。
都慢慢的弄,希望別人多干。
這樣一來看似舒服了,但時間的成本卻增多了,每日還把自己累得夠嗆。
有這時間不如多去自己家的地里看看,整理一下地里的溝渠。
余令的這個法子好,有目標,眾人干的也有勁。
勞役開始了,余令也不呆在家里了,而是夾著書來到的溝渠。
溝渠如線,周圍分布著成塊的土地,這些溝渠的年份不定,有唐代的,還有宋朝的
聽屯子的老人說,武功縣那邊的溝渠現在還能用。
(ps:鄭國渠,現在還在使用。)
余令把書舉在悶悶的頭頂上替她遮擋著驕陽。
京城沒完沒了的風讓余令厭煩。
長安這邊的燥熱讓余令欲仙欲死,站在那里不動就渾身冒汗。
余令不是一個心思狠辣的人,也狠辣不起來。
問老爹要了一兩銀子,余令買了好幾斤產自涇陽的黑茶。
這個茶比其他的茶便宜一些,而且量還多,茶水的味道醇厚,回甘綿滑。
這種黑茶多是被商隊運到邊疆去賣。
唯一的缺點就是看著不好看,黑黑的像是發霉了一樣。
水燒開了,茶水也煮好了,小肥用著葫蘆瓢,一瓢一瓢的將茶水從大鍋舀到竹筒里面。
擱涼了喝再合適不過。
三千多字的《中庸》完整的默誦完畢,余令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接下來余令的任務是啃《孟子》,在四書里。
這四本書里,《孟子》這本書的字最多,朱熹的《大學章句》字數最少的。
也是余令最先背誦完畢的。
收起書,余令用竹杯舀了一杯茶水,抿了一口后對著如意道:
“茶水涼了,日頭也熬人了,喊大家過來喝茶水,喝完了之后就回家去,等到晌午過后再來,太陽落山可以多干一會!”
如意點了點頭,沿著水渠開始喊開了。
馬家的馬氏從溝渠里爬起身,使勁的在衣衫上搓了搓手,然后拿起水瓢舀了滿滿的一大瓢茶水咕咚下肚。
“令哥,還是你心好,干勞役這些年了,今年是頭一次喝茶水,不說你是讀書人呢,這心就是好!”
王氏也爬了起來,拄著鋤頭笑道:
“令哥這次是考秀才還是舉人呀,咱們軍屯也算是出了一個讀書人了,我當家的說了,今后我們都聽你的!”
王氏的大膽讓馬氏也心動了起來,小聲道:
“令哥,聽說秀才公不用納稅,也不用服役,你若考上了,我把我家的田給你當作學田好不好,我們跟你當佃戶!”
余令無奈的笑了笑。
“令哥別笑啊,我當家的就是這么說的,真的,不是嬸嬸在胡說八道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