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人哀嚎起來是中氣十足,從早喊到晚,半夜的時候文六指也不歇息,那嚎叫嚇得狗都不敢叫。
文六指什么都沒打算問,結果這三個人卻是什么都說了。
如今這三個人還有一個堅強的活著。
人稱無面人,沒臉人。
剝皮填草也是剝皮。
這要是落到了文六指手里,他還不是一個熟手,這要去走一遭。
誰不害怕!
余令也很頭疼怎么辦,想了會兒低聲道:
“死罪就免了,去漢中的劉玖要回來了,一人一個山吧,什么時候把山上的茶樹種滿,什么時候結束!”
眾人松了口氣,深怕這些人被剝皮。
深怕這些人怕疼,忍不住說了些不該說的,把自已也扯了進去。
“大人仁慈!”
“大人仁善!”
面對恭維余令笑了笑,心里在盤算這劉玖什么時候回來。
他是去漢中收茶籽去了。
余令準備把長安周邊光禿禿的山種茶樹。
長安周邊的山是真的難看,比和尚的腦袋都干凈,光禿禿的。
一刮風的時候,整個長安仿佛被搬到了沙漠里。
此刻大明長安的環境一點都不好,山上的樹早就沒了。
種樹的事情余令考慮過,也拉著眾人商量過,成本大,時間長。
余令現在還記得自已說要種樹的時候大家看自已的眼神。
滿是不解和驚恐。
商議后眾人覺得種茶樹最好。
衙門控制荒蕪的土地,員外,士紳出錢購買茶籽,今后拿賣茶的收益。
每年三四月百姓可以采茶,漢子可以炒茶,還能去賣茶,能多個活路。
這個方案大家一致認同。
至于種樹,算了吧,那不是種樹,那是錢多了沒地方放。
就算可以賣樹賺錢,估計能熬走一代人,種樹還是等到大家吃飽飯了再說吧!
“好,今日的事情結束,明日大家休息,除了值班的人員,剩下的官吏全部去地里,看大家收土豆。”
見余令走了,眾人松了口氣。
脖子上的這把刀到了今日才算是落下。
短短的半年,陸陸續續有一百二十多個衙役和胥吏送到長安的站籠里。
大家其實都不干凈,所以沒有一個人是不害怕的。
如今好了,周邊四縣的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剩下的就是往周邊的縣城推進,按照這個流程走就算了。
望著余令離開,張同知嘆了口氣。
余令沒對他做什么,可那兩個御史卻沒放過他。
張同知有好幾次都把脖子伸到了繩套
他明白,他成了兩位御史往上走的“業績”了。
他不明白,姜布政使都把葉閣老搬出來了,這兩個御史還是不肯放過他。
這兩位御史是家里沒人么?
把事情做的這么絕,就真的不為自已的子孫考慮嗎?
深秋到來,長安早晚都已經有了寒氣。
千畝地的土豆秧子已經發黃了,已經弄回了家當作柴火。
土豆也到了收獲的時候了。
王不二興奮的一夜沒睡著。
家里就他一個人,因為人少,他只能挖半垅的土豆,這些土豆到底屬不屬于他在今日會見分曉。
他覺得余大人不會騙他。
因為在殺退了流寇之后,余大人真的給所有人發了錢,自已因為第一個舉手上陣,額外多給了三兩銀子。
如今,自已有六兩銀子了。
大家和王不二同樣期待著,同知大人話算不算數今日見分曉。
隨著日頭越升越高,田間地頭來的人越來越多。
這些人都是來看土豆收成的,都來看有沒有傳的那么神奇。
原先土豆都是在黃渠村栽種。
雖然知道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只是聽說,沒見過。
作為在地里刨食的百姓,他們不信有比麥子產量還高的糧食。
而且還是高那么多。
口口相傳并不具備說服力,得親眼所見眾人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