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血脈最高貴,都想成為整個部族的大英雄。
十二個部族之間誰也不服誰。
他們當初怕三娘子,可不怕如今的順義王。
可能知道這趟差事苦,三邊總督給的權限很高。
三百人的隊伍是基本要求,由武功衛所提供兵士。
如果不用衛所,自己家的家丁也可以隨行,家丁人數不算在三百人的人數內。
這是第一個權利。
出關路途,這五百人由路徑上的各縣,各府提供糧草。
等到了土默特部和大明的交界區,由榆林衛提供。
這是第二個權利。
這點倒是很不錯,若不解決糧草問題,三百人的隊伍就得找五百人的后勤。
人數一多,問題就多。
第三個口子是最大的。
不讓順義王漲歲賜,還不能有損大明國威,在不損這兩者的前提下,可以放膽做事。
這也是三邊總督的承諾。
人數夠多,權力也夠高,可余令還是不放心。
思來想去,余令決定還是去衛所一趟。
好好地把軍戶種類翻一翻,看看能不能找到研究火器的匠人。
跟異族打交道,沒個壓箱底的手段實在不放心。
“小柿子得帶上,她懂蒙古語;東廠的人也得帶上,手段夠黑,心夠狠,如果錦衣衛的人也在就好了……”
“茹讓這次不能去,他去了長安就會有問題,所以,王輔臣可以替代他的位置,吳秀忠為他的副手......”
余令揉著腦袋,識字的人太少,人手不夠啊!
如果錦衣衛和東廠的人都在就好了。
余令就準備做點大事,雖然不能干掉順義王,也不能讓他們好過。
余令到現在還記得那縱橫交錯的各方勢力。
自己又不是那愛挑事的人.....
廚娘深深端著茶水躡手躡腳的走了進來。
見余令正在寫寫畫畫,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放下茶水又躡手躡腳的走了出去。
“來福在做啥?”
“老爺放心,少東家在認真的鉆研學問呢!”
余員外笑了,他覺得自己這輩子就是吃了沒讀書的虧,所以才那么的苦。
他是軍戶出身,靠手里的刀子拿功勛,但他不想兒子再走這條路,子子孫孫走這條路。
他聽說,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軍戶身份。
只要余令在讀書,他就覺得很開心。
殊不知余令覺得腦子都要炸了。
……
京城的蘇懷瑾此刻已經炸了!
“什么,讓我跟著隊伍去察哈爾部,去跟虎墩兔憨的送歲賜?
爹,你是不是不折騰我你心里不舒服?”
(ps:察哈爾部是林丹汗部。)
蘇老爺子望著嘴角都長出胡須的兒子輕輕嘆了口氣:
“這回依舊是好事,我都花錢打好了關系!
你只要老老實實的作為副使,走這一個來回,這個家我就可以放心的交給你了!”
蘇懷瑾焦灼的在屋子里走來走去:
“萬歷四十年的時候他帶著三萬人搶我邊關百姓。
今年八月秋又親率數萬軍隊三次抄掠我邊關,搶我百姓!”
蘇懷瑾吐出一口濁氣:
“爹,咱們就這么沒骨氣么?
都搶我百姓了,辱我婦人了,秋日的血還沒干,咱們就要給別人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