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管這個叫噴子?”
“一顆鐵珠就很奢侈了,你為什么要加這么多,打準了就是一個窟窿,你害怕打不死?”
“大學士,噴子打野豬最快,噴子之下眾生平等!”
余令倒是想搞步槍,等和黑娃交流之后余令發現造子彈比造槍都難。
霰彈會容易些,因為有基礎。
趙士楨一愣,他覺得余令整個人太奇怪了,人奇怪,說話也奇怪。
“你畫,我看你的想法!”
趙士楨的書桌上亮起了燭燈。
燈光下余令口沫紛飛,一邊說,一邊拿著筆瘋狂的在紙上畫著。
趙士楨呆呆地看著,腦子里翻江倒海。
他沒想到余令會懂這么多。
余令其實懂得不多,唯一碰到的真家伙還是小老虎給的火繩槍鳥銃。
但這些并不妨礙他知道火槍的原理。
在后世,余令玩過無數的玩具槍,也拆過無數。
真家伙和玩具槍最大的區別就是發射動力不一樣。
真家伙是以火藥或壓縮氣體為動力將子彈發射出去。
玩具其實也差不多。
真要說詳細一點,那就是玩具槍使用的是壓縮空氣或者彈簧來產生動力,而不是火藥燃燒來作為推力。
總的來說玩具的原理與真家伙極其類似。
余令不會做,但懂原理,會講,知道什么是撞針。
別看余令只知道這么些,但這些已經很超前了。
和余令不同,趙士楨他可是天才。
趙士楨不但會做,而且一個人默默地將迅雷銃這種連發火器都搞了出來。
而且這些都是他摸索出來的。
余令是踩著巨人的肩膀上,見識過。
趙士楨是一個人摸索,制作,實驗,驗證。
趙士楨其實什么都不缺,他唯獨缺一個方向,他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樣子。
南宋的竹子突火槍。
元朝的尾部點火雙人操作的火門槍。
再到現在的可單人操作,有準星與照門,射程更遠的火繩槍。
后面該是什么樣子,該怎么走,一直是他的最想看到的事情。
為了讓火器更適合戰場,趙士楨這些年一直在努力。
鳥銃受天氣限制很大,雨天、風天,火繩會點不著。
為了彌補這一缺點趙士楨發明了軒轅銃、合機銃。
讓火門處有銅蓋可遮擋。
為了讓魯密銃的射擊流程更簡單,趙士楨在龍頭軌處進行了改進。
扣動扳機之后,龍頭軌可以自行彈回原處。
為了解決裝一下,打一發的煩瑣火槍又發明了子母銃。
如今余令在講自已知道的撞針,彈簧回彈,火石打火,霰彈槍.....
望著圖紙上那丑陋的畫圖,趙士楨突然覺得眼前一亮。
大明火器其實無多大缺點。
最大的兩個缺點是裝填慢,點火方式受天氣干擾。
如今這兩個問題好像被余令解決了,火石點火,子彈裝填。
這條路真的可以這么走。
如今,終于有人能明白自已在做什么了。
槍手最容易培養,簡單訓練的鳥銃手就能擊殺百戰老兵。
如果解決了麻煩的裝填,和打火,大明九邊何必修長城?
讓草原的韃子來就是了,看看是他們的刀快……
還是這邊的槍快。
“可惜我老了,可惜我老了,我已經沒多少時日可活了,余守心,你怎么不早早的來尋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