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后世一二十年間,小超人靠著數碼港獲得了巨大的關注,且賺到了非常多的錢,但香江的互聯網科技,卻沒有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叫得出名字來,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
除了數碼港之外,香江回歸之后,官方還計劃將香江打造成中藥港。
臨近的島國把漢方藥弄得有模有樣的,香江有著足夠的底蘊,站起來跟島國的制藥公司競爭一下,似乎沒有什么不可能的。
只可惜,這個計劃在后世同樣沒有多大起色,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中藥港是什么玩意,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后世網上有報道,李超人往中藥行業投資了多少錢,多少錢,大投入研究什么癌癥之類的。
楊辰一想到這點,就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中藥港不先幫著把咱們把中藥制藥標準和中藥市場搶過來,整天花時間去研究那些作什么?
世界多少醫藥研究所,在研究癌癥一,少你一個,地球就不用轉了?
看看島國的中藥制藥公司,他們那個沒事去研究那些玩意,人家研究的方向是結合中醫傳承下來的東西,努力幫助自己國家的民眾改善身體健康。
而不是去研究什么新型藥,解決那些有可能幾十年,上百年都沒有多大突破進展的東西。
中醫傳承幾千年,無數中醫藥典還不夠研究嗎?好好的路,硬生生的被帶歪了,結果錢投進去了,卻看不到絲毫進展。
以至于,讓所有人大失所望。
后世的中藥市場,幾十年如一日,一直牢牢的掌握在島國制藥公司手中,沒有任何國家以及公司與之抗衡。
咱們的李首富在其他壟斷行業縱橫無敵,但是在研究領域,完全成了拔了牙的老虎…
要我說,沒有那手藝,就別欖那瓷器活,好好的蓋房子,賣東西不好嗎?
對于香江后世推動的中藥港計劃,楊辰是非常贊同且看好的,因為香江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只要是醫生,那么社會地位就超乎尋常的高。
更重要的是,香江人對中西藥都呈包容態度,中西醫大家都認可,而香江又是作為亞洲的金融中心,缺什么都不缺資本。
在這種情況下,推動中藥港計劃,絕對是非常可行的,而且在楊辰看來,相比其他兩個計劃,中藥港計劃完全可以代替香江房地產,成為與金融并列的擎天之柱。
后世香江是有名的國際大都市,很多人都喜歡來這里旅游購物,那些能夠滿世界旅游的人,大多屬于中產階級,這類人手里有錢,平日里工作壓力也大,所以對自身健康問題,一般都會非常的重視。
一旦香江中藥港發展成功,那么一系列中醫養生行業,就能為香江創造無數工作崗位以及經濟發展。
要知道,從事中醫藥行業的人,一般是越老越吃香,這與服務行業恰恰相反。
很可惜,前世官方所托非人,三個項目兩個落到了李家人手上,最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啥也沒撈著。
至于第三個項目,那就更搞笑了,當時臺積電的張老板聽到香江想要建立硅港,就一路小跑了過來,準備在香江建設一個芯片公司。
本來這是一件好事情,可偏偏大家以為又來了一個想學李家的人,借著投資芯片的幌子發展房地產,于是集體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