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有時候就不能太好面子,商人追求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叫商人?
看看李超人的做法,人家悄悄的進村,結果被人家發現了,心里清楚自己干不過主人家。
于是乎,李超人果斷的把手上的武器丟給了包船王,自己則從包船王哪里擰塊肥肉跑了。
這就是商人。
介于包船王前車之鑒在前,李超人明珠在后,楊辰覺得自己不能跟怡和硬抗撕逼。
即便怡和已經陷入資金短缺困境,但沒有把怡和最后一滴血耗盡,他就不準備去跟一頭吃太撐的老虎對壘。
他有錢歸有錢,但他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平白無故在這上面浪費掉,有些不值得。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他不認為自己打倒怡和之后,其他華資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吞下整塊肥肉。
要知道,怡和財團可是能夠與匯豐銀行媲美的存在,早期實力更不是匯豐銀行能夠比的,怡和旗下公司數量龐大,涉及到香江各行各業。
要不是匯豐銀行掌握著發鈔權,實力一日千里的增長,怡和財團在排行榜上,絕不落后匯豐銀行,屈居第二位置。
不過,排名歸排名,如果因此覺得怡和不如匯豐,那么就大錯特錯了。
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永遠是那些隱藏在黑暗底下,不被人們所知悉。
怡和集團的市值確實沒有匯豐銀行高,哪怕是與置地加起來,也抵不過如今遍及亞非歐的匯豐銀行。
但是,怡和財團旗下控股公司,涉及各行各業非常之多,早期的九龍倉就不說了,余下的牛奶國際、文化東方,琻門建筑、怡和太平洋、怡和汽車、香江航空、惠康超市等都是早期比較有名的。
那些不是太出名,卻影響著香江各行各業的公司,更是多達數十家之多。
不過,對于那些公司,楊辰并不在意,他重點關注的只有香江電話以及接下來即將被怡和收購的港燈。
其中尤其是香江電話,如果不是為了坑怡和,讓它債高臺柱,楊辰早就將其收購了。
作為重生者,沒有誰比他更清楚電話未來的發展是什么樣子,誰能想到幾十年之后,電話不僅成為通訊工具,更是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生活伴侶。
香江電燈,在一定程度上,楊辰看的比家樂福還要重要,雖然這個東西未來將會吞食海量資金,但是它的收益,卻是無人可及的。
與港燈一樣,香江電話在香江同樣擁有專營權,也就是說,一旦他將香江電話收購之后,整個香江通訊業務,都將會由他說了算。
至于佬什么英國大東電報局,沒有了香江電燈,以后想都別想插足香江通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