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楊辰記得,接下來亞洲國家隨著經濟發展,或多或少都會大興土木,大肆開發房地產。
這里面以島國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內陸為最,尤其是內陸,房地產規模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相提并論的。
基建狂魔的頭銜,靠的可不僅僅是人,同時還有鋼鐵。
其實,世界鐵礦石資源非常豐富,并不存在稀缺一說,基本上每個國家境內都或多或少能夠發現鐵礦存在。
在后世,鐵礦石光是已發現的儲量規模,就達到了數千億噸,其中澳大利亞、巴西、中國、俄羅斯、烏克蘭以及美國都是世界鐵礦資源大國。
雖然內陸是鐵礦是大國,更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國,但由于內陸鐵礦石大多為貧礦(含鐵量少),折合成金屬量計算,遠遠沒有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優質。
所以,在經濟發展快速時期,內陸在鐵礦石方面,一直沒能達到自給自足。
后世內陸是鐵礦石進口第一大國,占據世界鐵礦石進口數量的一半,而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一直居世界第一第二位置。
所以,澳大利亞從九十年代開始,就一直是內陸鐵礦石出口國之一。
楊辰指著資料上面的幾家礦業公司,開口問道:“這幾家礦業公司,是我們接下來入股的目標嗎?”
礦業開采,與農牧業是兩個不同行業,不同概念,如果他手上沒有一家現成的礦業公司,僅憑自己自行組建,所需要的時間是他等不起的。
所以,只有入股或收購澳大利亞現有礦業公司,才能為他節省下時間,同時還能獲得一批有經驗的工人。
“老板,資料上排在前面幾家礦業公司,便是現今澳洲最大的幾家礦業公司,它們有最全面的開采設備,提煉工人和營銷渠道。
如果我們能夠收購其中一兩家,哪怕是其中一家,都能對我們接下來進入北領地以及昆士蘭州礦業提供有力幫助。”
楊辰聽完,隨即將資料往桌上一扔,“你來給我介紹一下這些公司,這一堆密密麻麻的數據,看的我頭疼,你盡量簡潔一點介紹。”
“好的,老板”
霍建獰尷尬的縮了縮脖子,這些資料都是他從匯豐銀行哪里獲得的,他自己雖然仔細看過了,但卻忘了楊大老板對這種長篇數據并不感冒。
倒不是說楊大老板沒耐心,而是大部分老板都對那種又臭又長的大數據不感冒。
“老板,那我先跟你說說澳大利亞排名第一的BHP礦業公司,BHP總部在墨爾本,公司礦山位于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
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超過十億噸,鐵礦年產量總和超過三千萬噸,除此之外BHP礦業公司還在亞里南部,擁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未知。
BHP礦業公司旗下所有礦山,距離港口都非常的近,生產的鐵礦石只需要通過長四百公里的鐵路線運輸到黑德蘭和芬尼康島的港口混勻,再裝船外運到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
BHP礦業公司于二零零一面與英國公司比利登合并,合并后為必和必拓公司,在后世必和必拓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礦業公司,與英國力拓集團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合稱為世界鐵礦石三巨頭。
后世世界鐵礦石三巨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和英國力拓集團從生產、開發、營銷上面,對全球鐵礦石出口進行壟斷。
與四大糧商一樣,三巨頭控制著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鐵石礦出口。
后世內陸雖然是鐵石礦最大的進口國,但是在鐵石礦價格上面,卻沒有定價的權利,一直深受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以及英國力拓集團等國際鐵礦石公司的挾持。
即使是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機,世界各國經濟遭到嚴重打擊,導致全球鋼鐵市場需求持續下降,鐵礦石價格下跌百分之六十情況下,三巨頭依舊沒有按照國際價格給予內陸優惠。
當時,在愁云慘淡的鋼材市場,內陸大中型鋼廠因為高昂的長約協定價格,陷入了集體巨虧之中。
后世內陸雖然成為了全球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和鐵礦石進口國,但在與國際礦業巨頭的博弈中,卻一直處于弱勢地位。
作為鐵礦石最大的買家,按理說理應在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上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即使沒有,也應該好好對待上帝,就好像阿三哥進口武器一樣,即使阿三頻頻不給老美面子,但老美一直都慣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