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辰站在臺上,繼續他的話題。
“從七十年代開始,隨著香江經濟飛速發展,香江的人工成本開始逐漸上升,不斷增加。”
“之前,關于香江轉型話題,說到香江到底該不該去制造業,從人工成本來看,香江未來將不再適合制造業發展。”
“關于這個問題,之前很多人都在問我,現在我可以明確的告訴諸位,香江去制造業勢在必行,時代再變化,市場再變化,如果我們不變,那么最后就會被時代,被市場所淘汰。”
“大家是不是覺得我這話有點自相矛盾,既然我認為香江去制造業已經勢在必行,那為什么還要建設香江高新技術產業鏈。”
“原因很簡單”
“因為我說的去制造業,指的是去低端制造業,而非高端制造業。”
“高新技術產業鏈,屬于高端制造業,高端制造業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人工成本增加,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大量投入。”
“香江幾百萬人口,將來隨著經濟發展,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來到這里,所以我們需要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我之所以要建設這個高新技術產業鏈,原因很簡單,為的是給香江一個明天,一個未來,一個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未來。”
“不可否認”
“香江金融服務業確實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這一點不光是大家看的明白,同樣我也非常的看好,憑著香江的地理位置,以及內陸逐漸開放的巨大市場。”
“在我看來,香江金融服務業,將來甚至有機會超過島國的東京,成為下一個亞洲金融中心,大家現在可能認為我在說笑,不過我始終堅信,香江有一天一定會成功。”
“而且,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東京雖然實力強大,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使得它只能像內陸的首都一樣,成為島國的金融中心。
至于整個亞洲的金融中心,香江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除了地理位置環境,同時它還有政策上的便利。
作為亞洲真正意義上的免稅港,香江具備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條件,等到島國房產泡沫之后,香江最大的對手,敵人,就會隨之倒下。
最大對手沒了,進入九十年代之后,內陸正式對外全面開放,憑著內陸的需求帶動,香江那時候就會成為名副其實的亞洲金融中心。
不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后世香江就是因為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整天醉生夢死,只想要賺快錢,從來不為以后長遠發展規劃,一次次失去轉型的契機,最后直到被隔壁的上嗨追趕過來,一路超越才終于從大夢中醒過來。
只可惜,后世香江醒悟的太晚了。
再加上二十一世紀內陸崛起,國外勢力畏懼內陸的發展速度,為了限制內陸崛起,想方設法的搗亂,給內陸添堵,使得最后香江成為了犧牲品。
在楊辰看來,一味的發展金融服務行業,忽略其他行業,這并不可取,單一經濟,發展再好也會出現問題。
后世三大金融中心,紐約,倫敦,它們在各自周邊地區,是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
與其相反,香江周邊的競爭者則不止一兩個,尤其是內陸經濟崛起后,隔壁的上嗨以及背后的深堔圳兩座城市,它們的崛起,將會使香江感到壓力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