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到動靜,全都一臉敬意地看著站著睡著的林火旺。
記者錢淑珍更是,趕緊拿起脖子上掛著的海鷗牌相機,咔嚓給林火旺來了一個特寫。
“這個畫面好啊!以后等《龍jump》能夠曝光是咱中國的漫畫雜志時,我一定會卯著勁,跑日本去發一篇專題報道的。
標題就叫做《龍是怎么誕生的》,配上林火旺這一張站著睡著的照片,一定會非常的震撼人心的。”
錢淑珍目光炯炯地說道,看著這整個漫畫工廠的所有人,都在如此努力的為《龍jump》這本漫畫雜志拼著命。
《龍jump》真的是想不成功都難呢!
……
另一邊,京城,《人民日報》編輯部。
這幾天郵箱幾乎都要爆了,一堆又一堆從吉省寄過來的讀者來信,簡直是要把編輯部的這些編輯們給震撼到了。
因為,他們寄來的信,幾乎都是一個模子。
里面是一張《吉省日報》,首當其沖的內容便是錢淑珍的一篇《時代的傷痕,回家的知青》。
然后附的一封讀者來信,便是迫切地希望,《人民日報》能夠轉載這篇《時代的傷痕,回家的知青》文章,要求《人民日報》,真正聆聽一下人民的聲音。
嚯!
好家伙!
這年頭的讀者都這么牛逼的么?
竟然來信,用如此強硬的語氣,要求《人民日報》刊登他們希望的內容。
這恐怕在幾十年后的人們眼中看起來,是那么的不可思議和不切實際。
可偏偏……
這年頭的各種報社,還真的都是這樣,盡可能的聆聽人民的聲音。
人民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他們就刊登什么。
即便是《人民日報》也不例外,雖然上面大多都是一些重要的新聞和社論,傳遞的是國家層面大的方向和政策風向。
但它都叫《人民日報》了,能不聽聽人民真正的聲音么?
如果只是一兩封來信提出這樣離譜的要求,編輯們大可視而不見,不去理會。
可是,當一百封,一千封,甚至是上萬封這樣的信堆在了《人民日報》的編輯部里,本身就已經是一件很震撼人的新聞事件了。
“這……這怎么回事啊?這個大詩人海子的影響力,居然會如此之大。”
“對啊!他離一個婚,居然一整個吉省的人民都在為他打抱不平。”
“呵呵!真的只有一整個吉省么?你們有點太樂觀了。昨天還都是吉省的信,今天你們看看,這些信,已經有很多是其他省份來的了。
我剛剛聽說《閩省日報》、《漢中日報》、《滬上日報》、《嶺南日報》等十幾個省份的日報,全都轉載了《時代的傷痕,回家的知青》這篇文章了。
現在那些省份的讀者們,也同樣被號召了起來,要往我們《人民日報》編輯部寄這樣的信了。”
《人民日報》社的一名主編,哭笑不得地隨手拆開一封,寄信地址是上海的信。
果然,從里面拿出了一張報紙來,正是轉載了《時代的傷痕,回家的知青》這篇文章的《滬上日報》。
主編晃了晃《滬上日報》,笑著對大家說道:“各位同事!看來啊!咱們《人民日報》如果不轉載《時代的傷痕,回家的知青》這篇文章的話,就是不聽人民的呼聲,無視民意了。
咱們這小小的編輯部辦公室,很快就會被這些信給徹底堆滿了。”
“哈哈!主編,我從一開始就說了嘛!咱們《人民日報》是一定要尊重民意的。
趕緊轉載吧!不然的話,咱《人民日報》都要失去民心咯!”
“轉載吧!我把明天本來準備發在頭版的那篇社論給撤下來,改轉載《時代的傷痕,回家的知青》。”
“就是嘛!咱《人民日報》,也為大詩人海子鳴一次不平。要是再不轉載,等所有省份的日報都轉載一次了,咱《人民日報》也沒啥必要轉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