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尚未在維多利亞港的海面散盡,報童尖利的吆喝已刺破港島清晨的濕悶空氣:
“號外!號外!
東洋《龍jump》第二期狂賣五百萬!破天荒啊!”
“《朝日新聞》頭版!‘龍魂騰躍!日本漫畫周刊驚世新紀錄誕生!’”
“路透社快訊!
‘xiaoltianwang’smangaeire:fivemillioncoiesjaanht!’”
五百萬單期銷量!
這數字如同平地驚雷,裹挾著太平洋彼岸傳來的灼熱喧囂,狠狠砸在港島每一間報館、每一家書局、每一位報販的頭頂。
前幾日還在為《龍jump》在港首期三十萬銷量而議論紛紛的報刊業界,此刻徹底失聲,只余下一片震耳欲聾的嘩然與刺骨的震驚。
昨日的“佳績”在今日的五百萬天文數字面前,渺小得不堪一擊。
街頭巷尾,茶樓食肆,港島紙媒相關行業人士,無人不談論這場源自日本的出版業地震,整個港島報業上空陰云密布,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
新華社駐港分社三樓,社長辦公室。
厚重的窗簾隔絕了皇后大道東的車馬喧囂,室內彌漫著舊書紙張和檀香家具特有的沉靜氣味。
梁威霖端坐于寬大的雕花紅木辦公桌后,指腹無聲地摩挲著溫潤的紫砂茶杯沿。
鏡片后的目光落在窗外朦朧的樓宇線,臉上是慣有的、令人難以捉摸的溫和笑意。
篤篤。
敲門聲清晰而節制。
“請進。”
門被推開,郭琳嫻步履從容地走了進來。
雖然她來港島后,也買了不少時興洋氣的衣裝,但來新華社駐港分社上班時,依舊習慣穿著一身得體的淺灰色女式干部裝。
梳理得一絲不茍的齊耳短發,襯得她面容清麗,眉宇間更是透著一股書卷氣之外的干練與銳利。
她手中捧著一疊裝訂整齊、厚厚的文件,紙張上新鮮的墨香混著油印的味道。
“梁社長,這是昨晚至今晨,關于《龍jump》第二期在日本市場表現的全球主要媒體,包括日文、英文報道的詳細摘要,”
她聲音清亮而平穩,將文件輕輕放在梁威霖面前光滑的桌面上,“我已將核心內容進行了初步譯介。”
“辛苦了,琳嫻同志。”
梁威霖的笑容加深了些許,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譯稿。
郭琳嫻并未離開,她的手指輕輕點在文件夾封面標注的“重點”二字上:“綜合《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路透社、美聯社等主流信息來源,《龍jump》第二期五百萬冊初期銷售數據已被反復確認,且后續加印訂單依然迅猛,市場反響堪稱爆炸性。
日媒普遍分析認為,”
她略微提高音調,語速卻依舊清晰,“小林天望和小林惠子主導的《龍jump》,采用了高度創新的跨文化視覺敘事模式、精準無比的讀者年齡層定位與題材選擇、以及史無前例的高速資源整合與漫畫角色設計和孵化策略,成功刺中了日本乃至全球年輕群體的審美核心與消費欲望。”
她頓了頓,目光炯炯地望向梁威霖:“社長,關鍵不在于這個天文數字本身,而在于它所代表的趨勢。
《朝日》的深度評論直接點明,這背后是一套成熟且極具侵略性的‘文化產品工業化矩陣’。
路透社的資深觀察家更是直接預言,《龍jump》及其在漫畫之外的產業,可能孵化出的相關ip類產品,將像迪斯尼一般,成為未來數年全球青少年流行文化不可繞過的核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