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青城。
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自從李冰父子將都江堰修筑成功后,川蜀平原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這里物產豐富、良田廣布,再加上山川險峻,出入此處的道路崎嶇蜿蜒,很少會受到外部勢力的輻射影響。
因此,這里一直存在著任何時代都可以和中原王朝分庭抗禮的地方勢力。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三國時代,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嘉陵江上竹排燈筏緩緩飄流,恰似歲月無痕,巫山峽壁萬仞千峰直插云霄,宛若天將揮斧;自貢鹽井揮灑出最沉重的苦難神話,綿陽大曲澆灌出最放肆的詩酒天涯;青城山上道韻連連,問心求答,武侯祠外香火裊裊,惹人淚下。
云上金頂,天下峨眉。
孟蜀的弱,那是相對來說。跟已經統一的大鄭帝國相比,確實存在差距,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但其他勢力,還差得遠呢。就是李雄御駕親征提兵叩關,誰勝誰敗,還真不好說。
蜀軍在很短的時間內擊敗了大理軍隊,勸退并穩住了牂牁蠻,將原本水深火熱的局勢瞬間冰釋消融,重新穩定了下來。
南方平定后,六萬蜀軍揮師北上,在劍閣和夷陵兩地分兵駐防,隨時準備守高地。憑借著易守難攻的地形,鄭軍縱使能打進來,也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如果能夠接連李唐共約盟好,雙方齊心協力對抗江北,結局會如何,誰也不知道。
局勢可以齊心協力的挽回,心態卻不行。
逼的前老丈人退回大理后,孟玄已經徹底消沉了。人有時候就是這么脆弱,起點太高、生平太順,就很難接受失敗和挫折。
想當初引兵出關,縱橫荊襄,多少城池望風而降,蜀國的影響力一度擴展到嶺南、江漢、關中等地,而且自己還是所有梟雄中最年輕的英主。
那時候的孟玄真的是意氣風發,放眼望去,滿堂諸公皆老朽。自己只要復刻漢高祖的創業路線,實踐諸葛武侯的戰略構想,兩路并進,破秦收宛,出潼關,定天下!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犧牲了數萬兒郎性命換來的荊南被張照初偷了,荊北的控制范圍也大幅縮水,北出關中也因為文訓的介入而不得不撤回來。
心態崩了后的糊涂之舉導致和牂牁蠻關系破裂,失去了威嚴;沒有看黃歷的意外事件更是與一向和睦的大理勢成水火,如芒刺在背;不注重人際關系的維護和尊敬長輩的禮節,導致整個漢中地區白白落去了他人之手,北方門戶大開。
怎么不讓人破防呢?
如今大鄭屯兵在自己家門口,指不定哪天就破門而入,大喊“fbi”了,壓力和后悔、挫敗和懊惱、恐懼和絕望交織在孟玄的心頭,他也年紀輕輕的學起了文訓的退休生活,把一切事物交給貼身內官、從小一起長大的陳謙。
他自己名為巡視治下,實則帶著一群妃嬪四處郊游。
不怕萬人阻擋,就怕自己投降。
什么叫雪上加霜?這就叫雪上加霜!
首先,這位陳公公只是對孟玄畢恭畢敬、點頭哈腰。由于是一起長大的小伙伴,所以他非常明白孟玄的心理情緒和真實喜好,事事都挑好聽的說,以至于孟玄以為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處理好冗雜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