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句廣為人知的詩詞,將時間的殘酷和歷史的無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更是對貴族門閥湮沒于歷史長河、人生充滿莫測未知的感慨唏噓。
但其實它的首聯、也就是前兩句所提及的事物,同樣赫赫有名。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金陵城和烏衣巷是分不開的,因為它們都是在同一時期、由同一個人所創立的——
孫權。
公元229年,也就是漢末三國時代的東吳黃龍元年,孫權在秣陵稱帝,將其改名為建業。這是南京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都城,六朝古都自此始。
而當時負責保衛建業的京城軍隊,就駐守在烏衣巷,那個時候還叫烏衣營。
150年后,烏衣巷已經成為了東晉權臣和頂級門閥的居住地。這里住的全是豪門望族,門庭若市,冠蓋云集,子弟皆以著烏衣為榮,用來彰顯自身地位的尊貴。
該小區住戶中,政治成就最高的是王導和謝安。
王導輔佐司馬睿建立了東晉王朝,時人皆言“王與馬,共天下”,一葉知秋,足見其權勢滔天。
謝安稍遜一籌,也就坐鎮謀劃、派侄子謝玄打了一場淝水之戰,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把前秦雄主苻堅釘在恥辱柱上,讓人嘮了上千年。
至于住在這個東晉版湯臣一品小區的文化領域工作者,那就多了去了。
流觴曲水、入木三分,寫出《蘭亭序帖》的王羲之;中國山水派詩詞的鼻祖謝靈運;李白的偶像、讓他“一生低首謝宣城”的謝朓;“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才女謝道韞,王獻之、王凝之等等等等,沒有一個是庸碌無名之輩。
他們不僅活著的時候有權有勢、鐘鳴鼎食、富貴無憂,死后照樣也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寫著寫著眼睛怎么突然紅了)
到了今日的李唐,烏衣巷依然是唐國權貴聚集地和金陵城防軍大營所在。
三萬烏衣軍,盡數駐扎在此。
烏衣巷也注定將會再次名垂青史,無論是以什么樣的方式。
夜深如墨,營寨內燈火通明。
太子李岐親自帶著一隊人來到了烏衣巷,坐堂升帳,擂鼓聚將,將烏衣軍的各個主要將領全部召集過來。
“本宮剛剛收到緊急消息,楚王李炯欲效仿罪臣李游,率家奴莊客攻擊皇宮!本宮特來調兵勤王保駕,速速點齊兵將,各自把守四面城門,隨本宮進宮護駕!”
李岐話說完后,用銳利的眼神向著一臉懵逼的五名將領,和善的發出疑問:誰贊成?誰反對?
曹嘉就站在李岐身邊,大帳內全是東宮死士,個個單手握刀,另一只手手指微微曲動,隨時都準備著抽刀動手。
其中一名將領狐疑的望著李岐,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殿下,您應該知道,沒有尚書省的文書和陛下親隨攜諭同至,無論是誰,一兵一卒也不得調動……”
李岐抬眼看向這名將領,皺眉道:“確實如此,可剛才本宮也說了,李炯反叛,皇宮很有可能已經被他控制,事態緊急,本宮也是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