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鄭百姓現在是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大鄭往事》,佚名。
晉陽府、真定府、幽州府、朔方府的直道上,成千上萬的鄭軍排列著整齊的隊伍正在徐徐前進,旗幟飄揚、刀槍如林、人喊馬嘶、車輪滾滾。
吳尚有效拖延了阻卜大軍的戰略計劃,讓他們白白浪費了半個月的時間在雁門關外空轉。而這半個月里,大鄭各地到處都在調兵遣將、運送糧草、軍械、火藥等物資到邊關。
作為先周時期就存在的邊關老將,吳尚在官場和民間的風評都很不錯。
他一輩子都在為國戍邊,三晉百姓都知道他的名號;當初為了家國大義,不肯跟著應開疆與草原三部同流合污,拒絕鬼方人過境,河北百姓也都記得。
這次更是為了救援云中府而親率兵馬出關,他本可以不這樣做,守著雁門關,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誰也挑不出錯。
而現在,為眾人拾薪者,竟然凍斃于茫茫塞外的凜冽寒風之中!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大鄭威!”
這是陛下特許《汴京時報》刊登自己的原話,整個代郡漫天縞素、家家戶戶哭聲不絕,全國上下群情激奮,戰意沸騰!阻卜人不宣而戰、圍殺大鄭邊關大將,報仇雪恨,何待期年?必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帝國的忍耐已經到達極限!
大鄭皇帝令:
“命:婁煩郡王安容為中路軍統帥;命:北方行營都部署許諒為東路軍統帥;命:云中知府申屠延釗為西路軍統帥。
命:西夏王李遺景、晉陽知府柳耒、關西經略李孝通、幽州守將田楷、新任代郡太守吳昭、冀州團練使符問卿、滄州團練使任德俊、鞏義縣男賈騏攜地方鄉軍聽從調遣。
即日起復殿帥之職,令殿帥凌晨監軍。
合軍二十五萬,由安容總領,兵出塞外,漠北犁庭!!
建隆八年三月初二。”
經過短暫的休養生息后,大鄭和阻卜之間徹底爆發全面戰爭!!
這場戰爭中最難受、最先遭殃的是靺鞨部,他們什么也沒干,甚至都沒有加入阻卜大家庭,只是在家里老老實實的烤著火過冬,遼東府的新任知府聶牧之就帶著大鄭和高麗的聯軍打上門了。
聶牧之是凌晨的老同事聶無為的孫子,當年在聶無為的葬禮上,他的兒孫們大鬧靈堂,惹的汴京城哄堂大孝。家門之中只有二孫子聶牧之還有點出息,凌晨出于對老同事的情分,便把他引薦給了文訓。
當時他整個人緊張的手都在抖,卻依舊能面色如常、語言流利的和微服私訪的文訓奏對。經過這么些年的歷練打磨和中原士族的合力托舉,他已經取代了西域的李卿,成為了當今大鄭最年輕的地方知府。
聞言不喜不驚者,可以當大事;
聽謗不怒不怨者,可以處煩囂;
遇難不避不畏者,可以擔重任;
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舉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