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團總就是沒給。
現在說得通了——上面壓根就沒想收編他,因為以現在的局勢,收編就等于壓制,等于不能干這,不能干那,要注意影響。
相反,把他扔在民間,那他就只是一個普通個體,想干嘛干嘛。
這和后世的情形像極了——國家不能激進,但是民間隨便怎么叫囂開戰,對外釋放壓力。
華夏民間洶涌的怒火對彎彎、港島、日韓等地的輿論環境和政治生態造成了多大的擠壓?
方星河常年混跡國際互聯網,很清楚的感受到,隨著咱們民間開干的聲音越來越激烈,周邊地區的政治舉動就越來越趨向于保守,這是一股實實在在的影響力。
國內高層是管不住民間的聲音嗎?不,這是一種有意的放縱。
所謂的政治智慧,就是利用起一切有利的力量。
“我明白了。”
方星河心里的火氣迅速消退,笑吟吟回道:“那我就自己干了,感謝您的提醒。”
新聞聯播不能放固然遺憾,可是拿回了絕對的自主權,也未必不能找到更好的用法。
比如按照原定計劃,搞一個《傳奇之路》的紀錄片,做成光碟賣給日韓港臺新加坡這些發達地區的粉絲……
只要再搞兩個噱頭,這玩意指定熱銷。
單獨把沖突截出來放到地方臺播,反而沒什么必要,影響力太小了,浪費。
想明白了這件事,方星河也沒有在國內多待,轉天再次踏上飛機,來到了《蒼夜雪》亞洲行的最重要一站——霓虹。
此時,其實《蒼夜雪》的日文版本已經在霓虹發售超過半個月了。
封面是方星河本人躺在雪地里仰望天空的照片,書里面還有十四張各種造型的單人“劇照”——真就是按照拍劇的方式去照的,一一對應著各自的場景和狀態。
封面同款大海報,已經在角川書店全國所有的店面里懸掛了整整半個月。
海報上的宣傳語是:雪之寂,愛之殤,生死契闊,蒼夜誅絕。
嗯,太符合他們中二的感情需求了。
除此之外,角川歷彥根本沒有再宣傳一個字的方星河,尤其是對方星河的東南亞之行,完全保密。
他就專心把熱度往《蒼夜雪》本身上集中,將方星河本人留作為大殺器,準備在第二甚至第三階段釋放,所以插圖根本沒有標注任何說明,像是一個彩蛋一樣,擺在那里。
開始上市的第一天,只有產經新聞書評專欄里推薦了《蒼夜雪》。
「雪中沉淪的愛之鎮魂歌——《蒼夜雪》開啟東亞物哀新維度」
起手就是物哀,只能說角川實在太懂日本。
雪之靜寂與愛之幻滅交織,鑄就平成時代文學豐碑。
中國14歲天才作家方星河創作的《蒼夜雪》,絕非一部普通的青春,而是以雪國為舞臺譜寫的“哀史”,深深觸動了本人的心弦。
主人公陳蒼與樓夜雪的愛情如細雪般純凈,卻被腐敗的權力之網撕碎。這一故事將川端康成《雪國》中的“毀滅美學”移植至現代,更以社會派的銳利筆鋒刺入現實,堪稱絕對震撼之作。
文學評論家佐藤雅彥評價道:“雪既是他們愛情的襁褓,亦是埋葬的棺槨。衰敗工業區的雪景,令人聯想到平成泡沫破裂后的地方城市,與‘迷失一代’的無力感一脈相承。陳蒼的復仇劇,如同三島由紀夫焚燒金閣,唯有摧毀美才能拯救美——這種矛盾直擊人心。”
第二天,推薦的媒體變成了兩家。
《文藝春秋》刊登了另一位大物的書評,仍然是哀文化角度。
「《蒼夜雪》——叩問21世紀物哀的終焉敘事詩」
東亞創傷與古典美的融合。
樓夜雪從教學樓頂墜落的場景,令人恍見紫式部《源氏物語》中“朧月夜之別離”。但本作的革新之處,在于將悲劇升華為“個體對抗系統”的斗爭。雪都中腐敗官僚的暗影,既延續了松本清張《砂之器》的社會派基因,又以方星河特有的激進結局震撼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