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子香江的八卦小報氣息,要不是那口包準的普通話,很難斷定他們是哪里人。
方星河的臉色一下子就板了起來:“沒有。”
那記者還不甘心,繼續撩撥他:“聽說他在那邊過得很好?”
方星河氣笑了:“你們既然不想好好采訪,那就到此為止。”
言罷,起身走人,直接轉向簽售現場。
ok,廣州媒體也拿到了想要的爆點,以及方星河的單方面封殺。
“我就不該對難防系大本營有任何期待。”方星河隨口抱怨了一句,隨后面色一冷,“以后我不接受任何廣州媒體的采訪,記下來。”
王查理聳聳肩:“如你所愿,反正損失的不是咱們。”
此刻,那個搞事的羊報記者還不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禍,正在美滋滋撰寫“方星河耍大牌”的新聞。
這件事終會發酵,卻不是現在了。
第四天,曼谷簽售會。
《少年的我們》早早翻譯出了8語言版本,全亞洲同步發行。
泰妃仍然那樣熱情,用中文瘋狂喊“老公”。
不過4天時間,泰文版本只賣出去30萬出頭,市場大小的決定性意義正在越來越直觀的顯現。
新加坡的中文版銷售就很漂亮,幾百萬人口,80萬銷量,還沒有翻譯成本。
相比之下,港島的銷量非常不盡人意,20萬冊甚至不如泰國,一方面是青少年太少了,另一方面則是教育導致的看不上大陸的一切。
同樣看不上大陸,韓國對方星河的再次造訪就顯得特別熱情盛大,女粉們再次前來接機,并且在漢城市中心專門為他豎起廣告牌,上面寫著——方星河,生日粗卡,你是我們永遠的主宰和歸宿。
經過時,方星河只是掃了一眼,就略過了。
這個年月的應援方式,還是太粗糙了,再者,韓粉的熱情也不值得更多回應。
在韓國偶像男團的沖擊下,她們能堅守幾年?
因顏值而生的狂熱,必然會被更加華麗的外表所打破。
別多想,棒子不可能比方星河更好看,但是韓團的舞臺是另外一種沖擊,更直觀更澎湃更能激發性幻想。
最重要的是,一茬又一茬的新人,總能提供不可替代的新鮮感。
所以韓女爬墻的速度世界第一,每個團也就幾年的巔峰期,后世沒有任何一個頂流把韓國當做重要市場來運營,可見在這件事情上的共識。
方星河在韓國待了三天,割了一波,續了四個食品廣告的半年合約,然后愉快走人。
之前那些快消品廣告已經到期,他只在給錢最多的里面挑了四家續簽,費用攀升到800萬半年。
其實他的熱度已經不在巔峰,韓國民眾因為日本人而催發的愛國情緒早已消退,不過這四家公司成功打進了中國市場,所以有意向和方星河簽長約。
是方星河不同意——對不起,哥不和食品企業簽長約,到期再議。
年中的時候他有個大計劃,食品企業偏好短期熱度,絕不能讓他們白撿便宜。
到日本之后,他同樣是如此操作的。
快消品代言只續半年,別的商業合作一概擱置,等颶風刮起來再說。
4月12號歸國,新書的總銷量已經悄然突破700萬大關。
國內300萬,韓國80萬,日本160萬,東南亞160萬,登頂多國圖書暢銷榜第一。
《我們》的評價、解析和節選,也開始在各種場合泛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