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查理看到兩人的眼神交接,呵呵一笑,目光炯炯的直接點名:“那位明報的朋友,你有什么問題?”
那位明報記者,用英文起手,字斟句酌發問。
“對不起,我實在不擅長國語,只能聽,不能說,請您見諒。
我們當然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份子,但是作為一個有著特殊歷史環境的地區,我們長期使用自己的方言,形成了巨大的歷史慣性,這不是我們的錯。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環境決定我們用何種語言交流。
根據統計,港區只有不到8%的市民能夠流利使用普通話,所以要來港島舉辦活動,要么使用主流語言粵語,要么使用第二大語言英文,而不是勉強我們講不擅長的普通話。
方星河先生去國外活動時,先后學習了日語、韓語、英語,對當地市場表現出了極大的尊重。
以您的學習能力,適應粵語并不困難,實在沒有時間,用英文溝通也可以。
但您卻非要我們講普通話,這是不是太不尊重港島市場、也太不尊重港島市民了?
新聞播出后,那些根本聽不懂普通話的港人,將會如何看待您?”
猴賽雷!
這哥們兒滴水不漏,不但強硬破開王查理“必須使用普通話提問”的限制,而且還將港島市民綁在一起,向方星河發出靈魂質問。
從邏輯出發,他的辯解沒有任何問題,完全在理。
從感情出發,方星河愿意學英語,愿意學韓語,甚至愿意學最痛恨的日語,卻不愿意尊重港島使用粵語的權力,這實在太令人失望傷心。
方星河,你怎么解釋?
“好!”
一些記者握拳輕揮,低聲叫好。
很多粉絲擔憂不已,緊張的看著臺上。
在大部分人看來,這并非語言陷阱,而是港島難得一見的堂皇正氣,容不得任何推諉狡辯。
方星河當然沒有狡辯。
他從家國的角度碾了過去。
“我去外國做活動,只要有能力,就盡量講當地語言,因為我是一個外來者,當地人沒有義務講中文來適應我。”
簡簡單單的開頭,平鋪直敘,不疾不徐。
“但是我去國內任何一個省份做活動,都只講普通話。”
概括原則,厘定高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普通話是國家唯一通用語言。
作為中國人,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講普通話不僅僅是一種習慣、一種本能、一種共識,更是一種基于憲法的公民義務。
我不指望每個人都有這種基于民族責任感的意識,但我自己有,并且一以貫之。
我去bj,不會刻意講京片子;我去四川,不講四川話;我去魔都,也不講魔都方言。
講方言只尊重當地百姓,講普通話尊重全國人民!
我不是你們平時采訪的阿貓阿狗,我是方星河,全國人民都在看著我!
12億百姓的份量,你們真的理解嗎?”
聲音漸高,共鳴漸強,態度漸重。
“港島,只是中國的一個地區,672.5萬人口,占比5‰,從國家主體的角度出發,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任何條件下,都必須是你們主動靠攏國家!
你跟我講你不懂普通話,以前沒那個條件。
你覺得這件事不是你們的錯,ok,我同意,這確實稱不上錯。
但我不接受。
今天是咱們第一次打交道,所以我回答你的問題,明確我的態度——我不接受任何理由,下次再想采訪我,必須使用普通話。
你不會,就去學!
先明確想要做一個中國人,想要融入民族主體的意愿,再到我面前提這些不知所謂的問題!
我是中國新時代最高級別的偶像,站在中國的土地上,只接受中國唯一官方語言的采訪,這就是我的原則。
至于你們港島人怎么看……
你們只能仰著頭看我!”
聲色俱厲嗎?倒也沒有。
方星河的態度不屬于那種眉鋒倒豎的嚴厲,只是有三分冷,七分硬,九十分的不怒自威。
會場一片寂靜,他們確實只能仰著頭,目瞪口呆。
在話音落盡之前,沒人想得到現在的一幕。
在話音落盡之后,強烈的沖擊感讓他們如墜夢中。
而在他們集體愣神的時候,滿天星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