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個字都沒有提起文章的內容,什么隱喻暗喻姐看不懂。
姐只知道,方星河用最恰當的文字完成了寫作意圖,這就是最牛逼的一點,越是高手越能體會。
文學界有不少人同意軼大姐的意見。
大葉寫道:“方星河的文風是什么是沒有形成個人風格,還是已經海納百川信手拈來
《少年的我們》里那種貫穿始終的遺憾和悵然,堪稱是青春文學的里程碑式作品。
《馴狗記》的戲謔,遠不如《性》深沉刻骨直入人心,但是一個讓人笑,一個讓人哭,都達到了最好的效果。
方星河寫文章,讓人哭時哭得撕心裂肺,笑時笑得拍手叫絕,這不是沒有風格,這是百變鬼才……”
脾氣暴躁的某幾位則借機騎臉輸出:“罵得漂亮!某些人就是欠罵,一天天的哪來那么多怪話!”
文學界反響熱烈,而且一致力挺方星河,就挺難得的。
因為內地文學界原本就跟那倆地方有過節,具體不提也罷,一堆理不清的爛賬,反正方哥讓他們爽到了,他們就樂呵呵給方哥捧場。
與文學界的一面倒相比,民間反倒是褒貶不一。
喜歡的人喜歡得不要不要的,討厭的人則感覺方星河侮辱了心中的圣土。
縣實驗。
掏襠經過多余的書桌,看到好哥們趴在桌上露出圓滾滾的后腦勺,隨手就是一巴掌。
“姿勢不對,起來重睡!”
多余懵嗶了好幾秒,起身追了上去。
“我艸你大爺!”
男孩們笑,女生們也笑,樂趣不一樣,開心一樣。
這一幕不止發生在實驗高中,在全國的各級院校里,“姿勢不對起來重睡”已經成為最熱的梗。
結合原文的前后語境,這種欠兒欠兒的風格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具備恰當場景的梗自然而然的爆開,也導致了原本不是文章受眾的年輕人掀起討論熱潮。
“大黑和二黃真那樣嗎”
“應該是吧方星河從來不撒謊。”
“唉,好失望啊,我原來特別喜歡港星……”
“多沒意思,誰都不如方方!”
其實在初高中生心里,港臺是很神圣的地方。
去過的人太少了,沒有親身經歷過那些氣人的事,心里自然都是好印象。
發達,先進,有錢,高樓林立,西裝革履……多好的地兒
再加上重中之重,香江電影港臺音樂多年以來的持續輸出,誰不向往那里呢
但是方星河的處理太聰明了,他并沒有苦大仇深的講任何大道理,也沒有抱怨自身受到的不公對待,玩一樣就把人給罵了,鬧一樣把前塵后事點明。
這為他爭取了最多的中立讀者,只要不是特別哈港臺,至少都會笑一笑。
笑了,濾鏡就破了。
而且這種處理方式不帶絲毫怨氣,在官面上也很加分。
駐港辦的一哥看到文章,只能搖頭苦笑。
“好小子,可真敢寫。”
副手接了一天的投訴,此刻卻仍然悠哉悠哉。
“人家都提前給自個兒找好理由了——我才16,追雞攆狗就是玩兒,咱們怎么好意思上綱上線”
“呵呵,人精啊……罵人都不忘高舉大旗,這么一來,誰好意思找他麻煩”
“體制內應該是沒有了,除了裝作看不到,真沒別的招兒。”
“我聽到一點不知道真假的小道消息:宣傳口那位對方星河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