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兄,應該叫vstar!你看半空俯瞰視頻,是不是一個很漂亮的大v字”
“ol!”
“starriver最后過人的那一下,側身姿態實在太帥了,那么低的重心,還能保持如此優雅的側身姿態,就像一條穿梭在水里的魚,為什么不叫游魚步”
“土不土哪管你叫個游龍步呢!”
全世界的球迷都在討論這件事。
其實對于方星河而言,這套動作叫什么并不重要,他拿出如此極端而又華麗的腳步,為的不是虛名,而是讓人尖叫。
他的目的,完全實現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為他的華麗打法而尖叫瘋狂。
第一小局比賽還剩最后的一攻一防,因為這場單挑的商業屬性,兩人得到了寶貴的1分鐘休息時間。
健康團隊急匆匆跑過來喂他喝水,給他放松肌肉,王查理憂心忡忡的道:“打得太艱難了,你們兩個的消耗根本不對等,你必須減少那種腳步的使用,太危險了!這不值得!”
其余的師兄們也七嘴八舌的勸著。
“基本打平,你足以向全國人民交代了,待會兒不要再用那招了,我聽解說講,那個技巧太容易出事了……”
“身體才是第一,一時的輸贏并不重要。”
“前前后后用了四次爆發,你才跟喬丹平局,下一球量力而行,我們緩一緩!”
方星河含了一口水,轉頭看向比分牌。
10:10
他投丟了一次遠投,普通上籃被干擾到一次,丹子投丟了一次后仰,他靠著開場那記三分艱難持平。
但問題顯而易見——
丹子幾乎沒怎么喘粗氣,而方星河汗如雨下,體力消耗不輕。
任誰看,都是丹子尚未發力,以相對保守的策略逼出了方星河的全力。
很多人都不理解全力以赴的極限爆發是一個什么概念,如果講科學,那么同體重全力靜態對抗的消耗,大約是急停急起連續短距沖刺的三分之一。
nba著名體能怪,丹子和科比,連續強攻三個回合就得休息一陣,從而實現最優體能分配。
漢密爾頓能夠一直跑的原因,是他從不進行急停急起的全力沖刺。
職業球員不是神,韋德在2006總決賽g5中,連續5個進攻回合全用迷蹤步突破,末段步伐明顯變沉,起跳高度降低30%。
比賽結束后接受采訪時自述:“那些連續突破的夜晚,第二天膝蓋像被刀釘在地上。”
大腮幫子不但是歷史頂級的變態耐傷身體,而且迷蹤步的消耗也要低于v字變向,如此,極限也只有5次而已。
所以丹子的后仰跳投才是神技,低消耗,高穩定,強擺脫,可以說除了挑身體,再沒有任何缺點。
然而方星河是小體型控衛。
他不進行全力爆發,就不可能在三次運球的規則下擺脫丹子的籠罩。
艾弗森晃開喬丹的那個球,前前后后運了幾次5次,并且丹子明顯沒有做好準備,距離拉得太開,后撤腳步太散漫。
如果是1v1的三次運球規則呢
打到現在,全世界滿天星的都不再認為這是一場公平的單挑。
很多不懂球的女孩子也看出來了,兩人的進攻難度和防守難度壓根不在一個等級。
籃球單挑,模型差距真的要大于動態天賦差距。
打的回合越多,結果越會趨近于那個平衡點——每一次攻防的微小傾斜。
1v1,艾弗森打不贏喬科麥卡中的任何一個。
理論上,方星河同樣如此。
可他并不服氣。
平復呼吸,方星河打開星光面板,嘴角忽然勾起。
整整6點星耀值,安安分分的躺在那里,散發著璀璨光芒。
這是全世界對于方星河這種極致華麗極致飄逸、前所未有的打法的極致贊美,如同凡人歌頌神。
對不起了,丹子,你可能是一個天生的變態,但是我也不差。
我開了,你隨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