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河的三分技術帶有強烈的后世風格,在當下看來,不止是不夠合理的問題,而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大浪逼。
只要防守球員跟得不夠緊,浪方就有可能以任何一種前置技巧完成三分投籃。
墜步干拔、突破假動作銜接后撤步、兩次以內運球的急停三分、拖曳步、橫移小跳步……
在他以前,從未有人開發出如此豐富的三分手段。
而得益于滿協調和高彈速,他的二段式三分投籃飄逸得像是天外飛仙,一劍東來,好看得要命。
所以盡管他的進球不算多,卻有好多專家和球迷認為,他三分能力完全超越了雷吉米勒和雷阿倫。
其實從9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2005年前,聯盟的防守強度對三分射手極其不友好。
但是……
“sr的三分球不受防守影響,這是最可怕之處,也是聯盟突破型后衛未來的發展方向。”
hc規則確實對接球投籃的三分射手不夠友好——跑位時必然被隱蔽拖拽和撞擊,接球瞬間腰上多出一只手,糾纏中極易受到肘擊……
漢密爾頓最近幾場比賽神一場鬼一場,根源就在于針對性對抗。
你能跑,那我就拽著你不讓跑。
你投籃準,那我就時時刻刻施加身體對抗,破壞你的投籃手感。
只要奇才隊去打客場比賽,對方基本都這么防守漢密爾頓,反正裁判哨子松,哐哐哐撞上兩節,到第三節開始,小漢的投籃穩定性必然下滑。
這還只是中投,如果是三分射手,受到的影響更大。
所以,在當今年代,接球三分影響不了比賽大局,尤其是在季后賽里。
但是,這和咱方哥有什么關系
在他持球進攻的時候,沒有防守球員敢于主動找對抗。
貼得太緊,一個半轉身就抹過去了。
這便是他的第二招:華麗突破。
方星河的常規突破腳步只有極少數球員能跟上,而一旦他祭出幻影突襲,誰上來誰廢。
同理,他也防不住艾弗森的突破,防守球員就是如此被動。
區別是,艾弗森突破外線之后,面對的是內線一群肌肉棒子。
而方星河一旦突破,內線往往只有兩個中鋒。
他力主交易羅賓遜的含金量,隨著奇才隊的每一場勝利而飆升,甚至有媒體戲言:“今年的最佳經理也應該給到sr!”
羅賓遜每天都加練兩側45度角的三分,如今,這兩個點的命中率已經來到了38.5%,樂得這貨天天rap。
只要比賽當天,羅賓遜的三分手感不算太爛,那么妥了,對方中鋒只能縮在禁區里看著方哥瑟瑟發抖。
現今聯盟里,牛嗶的護框型中鋒不在少數,可他們面對方星河,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高彈速加上滿級柔韌,這種變態程度,沒有親自感受過的人永遠理解不了。
別的突破型球星都是雙開門身材,你方哥是雙折迭身材。
高彈速+低體重+強滯空=中鋒必須提前起跳或者高舉雙手完全不起跳。
而不管你跳不跳,只要應對策略固定下來,接下來就是方哥的擰麻時間。
當一個攻筐球員可以在半空中向任何一個方向傾斜45度,并且隨時扭轉上半身,并且最終穩穩落地,那就別想著能夠防住他了。
祈禱吧,祈禱他的上籃手感不夠好,這一球扔不進。
所以,面對方星河的上籃,唯一可行的主動策略就是及時給對抗。
唯一可行的被動策略,就是高舉雙手提前卡位。
鄧肯就是這么干的。
效果不賴,把方星河的上籃命中率限制到了60%,并且沒有賠上太多犯規。
那場比賽羅賓遜的手感好似摸了屎,三分球9中2,后來被尷尬放空。
于是馬刺成功逼出了方星河的第三板斧。
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