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杰大喜過望,這辦法保住了他的角色行動鏈條,人物弧光非但沒崩,反而在最后有所升華。
謀子悶悶不樂,這種降神操作和他想要的深刻背道而馳,怎么想怎么別扭。
好處是:功夫皇帝樂呵呵接受了在打戲高潮中被方星河凌虐。
壞處是:張大導演賊心不死,忽發奇想,打算拍兩種結局。
這天,謀子湊過來,嘿嘿一笑。
“小方啊……”
方星河不等他再磨,果斷同意:“您想拍幾版就拍幾版,國內給您當試驗田,只要海外上映的是天命版就行。”
“當真!”謀子大喜過望。
“當然。”
方星河原本也沒怎么看重國內市場,原版2.5億票房,這就已經非常極限了,加上自己也高不到哪兒去,國內的經濟環境和影院數量都不允許。
不過丑話得說在前頭。
“咱們先說好啊,到時候如果您這讓人罵得太狠,可別跟我絮叨。”
“那指定不能。”
謀子笑得那叫一個開心,且自信滿滿。
“國外觀眾確實不好理解我的思路,但是國內觀眾一定會懂我的苦心,咱們中國人,最欣賞犧牲小我天下歸一的大義!”
噗!
方星河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還欣賞
罵不死你!
哪怕前世的他沒有生活在這個時代,可也知道《英雄》的結局——票房出眾但被輿論界追著狂噴半年,普通觀眾也罵得厲害。
頂級美學,弱智劇情,幾乎是公論。
中國人確實欣賞犧牲,但問題是,相比正史里慷慨赴死的荊軻,被嘴炮勸退的無名實在太敗興。
商業片,你讓觀眾憋著一口氣抒發不出來,還想有好評
其實國內觀眾早知道無名必敗,他們心里是有預期的,只要給出一個過得去的理由,他們可以接受這一點。
但是老張魔怔了,非得在商業大片里搞深刻,還是用嘴搞,并且幻想著觀眾能和他共鳴。
觀眾憑什么啊
人民群眾,或者稱之為“占據最高比例的普羅大眾”,就想看點爽的。
這會兒的票價不便宜,沖著你張毅謀和李蓮杰的名頭來到電影院,場面宏大、打得過癮、結尾把情緒宣泄出去,這就結了。
有高端需求的陽春白雪只是一小撮,他們自己會去n刷《茶館》。
普通觀眾只想看無名暴起,怎么輸的無所謂,反正別慫,打不贏也打出氣節來。
要求簡單吧
可這就是《英雄》這部電影的核心矛盾——當情緒推進到結尾時,全世界觀眾都盼著無名出劍,結果謀子違逆了所有期待,為了心里的藝術犧牲了商業片的根本。
其實方星河的解法也不完美。
在“無名必須全力出劍秦始皇不能敗也不能再加打戲”的悖論中,身為編劇,他只能給秦始皇開一個非武功的掛。
無名必須全力以赴的根本邏輯是宣泄觀眾心里的積郁。
秦始皇必須完好的根本原因是“尊重真實歷史、不可過度改編”的審核要求。
不能再加打戲的根本原因是“方星河與李蓮杰的打戲必須是全片武打高潮”的觀眾預期。
這三大核心點,哪一個都不能動。
《英雄》這片子,天生的根底就這樣,沒得改了。
所以老謀子的處理是“在無奈中選擇了個人藝術思想探索”,他為此放棄了觀眾體驗。
而方星河的處理是“在無奈中盡可能尊重商業片觀眾心理”,他為此犧牲了一點點合理性。
不過,飛來飛去的武俠片,再加上一點低度的道系玄幻,觀眾真不至于接受不了。
好萊塢現在正熱衷于拍史詩大片,哪部里面沒有玄幻要素
沒道理他們可以拍,咱們拍就是大逆不道。
所以結尾真就拍了兩版——謀子拍他的天下版,方星河執導天命版。
“你的想法,你自己拍著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