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帥瘋了的動作思路
身為男二號,方星河在《英雄》里只有兩場大戲。
第一場是戰爭大戲。
故事背景是韓國滅亡后,韓安(韓廢王)被秦王囚禁於陳縣,其子韓譽在舊都新鄭發動叛亂,
欲救其父。
秦王政聞其勇武,親臨新鄭,與韓國前太子譽,於戰場上兵戎相見。
第二場是武打大戲。
韓太子譽兵敗逃離,隱居於趙國,無名在飛雪和趙后的陪伴下找上門,欲取其頭顱取信秦王。
韓太子想要稱量無名的武功,與其對打,成為全片武打高潮。
戲很簡單,但方星河的任務可不簡單。
作為武術導演,他必須將這兩場大戲設計出來,成為視覺奇觀的有機組成部分。
戰爭戲,主要有幾大場景。
第一,秦弩方陣。
原版《英雄》里舖天蓋地的箭雨,將會平移至此處,一出場就打殘了韓國叛軍的步卒兵團。
第二,騎兵沖陣。
韓太子率領百騎,從側翼繞過秦兵前陣,直撲中軍,向大軍發起決死衝擊。
第三,單騎闖關。
韓太子白馬銀槍,單人殺穿半個中軍,凸顯其勇武。
第四,引弓射王。
韓太子陷入亂軍之中,實在難以突進,於是在百五十步之外,躍至馬背,引弓射向王駕。
在這里,方星河設計了兩箭,
第一箭端坐於馬背,以低射高,被“陛郎”組成的盾墻輕易擋下。
第二箭,翻身立於馬背上,左腳踩著馬鞍下部,右腳踩著馬鞍上沿,同時駿馬在嘶鳴中人立而起,韓太子踩馬引弓,一箭射穿護衛盾墻!
此箭並非擊穿百十護盾本身,而是找到了防御疏漏,箭矢將在特寫中直射秦王面門。
當然,未中。
方星河設計的未中原因是蒙毅,史記“出則參乘,入則御前”,貼身保護秦始皇,武力高絕。
事發突然,蒙毅以身護至秦始皇身前,抬手擋箭。
箭矢穿透臂甲、手臂、肩鎧、肩頭,最終,尾羽卡在蒙毅身上,箭尖懸於秦王眼前。
這讓秦王極其震撼,嘆日:韓太子竟然如此神勇
韓太子確實勇。
刺駕未果,仍然能夠單騎殺出中軍,揚長而去,自此成為心腹大患。
此事,亦是秦始皇添加防護的導火索。
丞相李斯以和氏璧刻小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於上,煉出五龍交紐天子玉璽,既符合歷史,又給最終結局做了一個鋪墊。
但對天子玉璽只有特寫,未有說明。
鏡頭里,玉璽散發出濛濛清輝,最終被一只大手覆上。
關於這幕大戲,還有一個小故事。
早前,方星河尚未跟港臺決裂時,衛萍和謀子想讓金成吾來扮演蒙毅。
拍大片嘛,堆明星是慣用操作。
很多外行人都以為劇本是一個很嚴謹的東西,定好了就不能輕易改變。
大錯特錯,劇本恰恰是一個項目里最不嚴謹的東西。
如果真請金成吾加盟,那就得給人家高光,蒙毅的戲份將一躍成為第三,並且在片尾時真有可能跟無名打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