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你過來親自解釋,太客氣了。”
方星河禮貌客套幾句,送客。
轉過頭來,冷冰冰吩咐王查理:“公開海選女一女二,華裔榮鑫達以及有京圈背景的一概不要!”
王查理一愣:“能行嗎?咱們這片子的女主難度那么大,用個新人?”
“張毅謀為什么一直用新人,而且總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方星河知道師兄不懂,耐心解釋道:
“成名女演員的好處是省心,但并不意味著新人就實現不了導演的需求。
演技這東西,和最終呈現效果并不高度相關。
演技最大的價值在于節省拍攝成本和節省導演精力,但咱們時間充沛,我也不在乎成本超支,所以選一個最大程度貼合女主的新人,一樣能拍好片子——慢慢磨唄。”
王查理終于理解了,但還是提出全面考慮。
“那咱們的沖獎概率……”
“少一個最佳女主的機會,并不是壞事。”
方星河聳聳肩,劇本瞬間在心中流淌一遍,決定到時候根據拍攝情況來調整戲眼側重。
“歐洲三大從來沒有橫掃的可能,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劇本,最好的結果是5中3,正常只有5中1。
女主弱一點,恰恰能夠使得表演獎項更有機會落在男主身上,因此,都強固然好,一強一弱也不壞。
另外,選用新人女主演,還有一個戲外的好處——這部電影,將會完完全全的成為我的個人作品。
贏了,所有榮耀盡歸于我。
輸了,我扛得起來。”
王查理再沒有任何問題,馬上去辦事。
消息傳出后,全國的藝術類院校集體沸騰。
跟方星河拍對手戲!
沖鴨!
報名人數迅速破千,繼而破萬,但微妙的是,其中幾乎沒有已經混出點樣子的女明星。
她們不太想沾上方星河——這又不是打籃球,跟港臺京滬基本都處于翻臉狀態的方總,在她們眼里沒那么香。
處于娛樂圈中層以上的人,最看重的真不是錢。
這個結論非常反常識反邏輯,但它是真的。
因為一個圈里的好機會由如下要素構成——
知名制作公司、頂級導演、超級明星、好班底好本子、有明確的沖獎路線或者有明確的院線保障。
在整個鏈條里面,資金反而是最可有可無的,因為大公司+大導演=好項目,已經可以默認其它所有條件全部具備。
單純的錢有什么用?想跟著喝湯都得看你舔得好不好。
所以在煤老板時代,沒有任何好項目是他們主投的,永遠都是花著最貴的價錢吃那些邊角料,導致最終全部黯然退場。
房地產資金也是同樣的足跡,只有個別企業靠著院線熬到了后面。
直到互聯網資金用另一套打法穿透了原本的娛樂圈,華娛才終于來到3.0時代,流量盛世。
眼下的娛樂圈正處于2.0時代初期,星河影業還沒有開始簽約演員,剛剛開啟征程,算不上大公司,方星河本人更算不上一棵茁壯大樹。
名氣與名氣,并不通用。
喬丹去好萊塢征服不了任何人,振臂一呼,也不會有義士紛紛來投。
方星河的處境可比丹子糟糕多了。
港臺兩地就占據華娛的半壁江山還要多,再加上有怨的京圈,反方聯盟的力量幾乎遮天蔽日。
在沒有拿出實績的前提下,那些已經在圈里的女人,憑什么相信你一個一天學都沒上過的半路導演?
而且《少年的你》需要實拍剃頭,正常女星賭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