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一菲虛弱地從房間里走出來時,所有人都感覺到,這孩子不一樣了。
說不清那種變化是在哪里發生的,但一定發生了。
她明明已經腿軟到不得不扶著墻,卻堅持不用人攙扶,就那樣踉踉蹌蹌的扶著墻走向自己房間。
鞏俐因為擔心而跟了上去,心理醫生卻喊住她,叮囑了兩句。
“劉小姐的心態比預想中更堅韌,根據我的經驗,我認為她可以自己消化掉這一切,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我給您的建議是……讓她獨處。”
鞏俐擔心地看著小女孩搖搖晃晃回房,輕輕關上門,房間里忽然傳來撲通一聲。
她馬上挪動腳步,沖出去幾米后,忽然又頓住。
她轉過頭,殺氣凜凜的問:“他們在屋里聊了什么?”
“對不起。”心理醫生聳聳肩,“我聽不懂中文,但我想,那是一次足夠真誠而又深刻的談話——我看得懂他們的微表情。”
“草!”
俐姐低聲爆了句粗口,煩躁得直抓頭發。
“這他媽都是什么事兒啊……”
這就是一個瘋子導演恰好碰到了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人演員。
又恰好,她視他為偶像,他視她為工具。
總之,皆大歡喜,雙引號。
……
《少你》的拍攝忽然變得順暢且靜謐了。
沒有戲份的時候,劉一菲總是安靜的縮在某一個角落里,或是發呆,或是看書,不與任何人交流。
上戲的時候,一秒化身陳念。
她仍然不是一個極有天賦的演員,但她已經真正理解了表演。
聽著好像有些矛盾,其實一點也不。
大眾理解的表演更貼近于所有表演方式里的表現派——演員通過種種精心設計,以及肌肉表情控制,去實現一種“我知道這是假的,但我用技巧讓它看起來像是真的”的效果。
都說一流的表演藝術家在政壇,其實政客們的表演方式就是經典的表現派,最多夾雜一點點方法派和體驗派的技巧。
而劉一菲現在的狀態是基于體驗派核心,糅合了表現派和方法派的大量技巧,進行臨場的真實反應。
如果說,開拍之前她的表演技巧是20分。
那么,現在,她的表演技巧已經攀升到了70分。
這是純粹技巧的部分。
換言之,哪怕給她一個不是很貼合自身特質的角色,她也能貢獻出70分的及格以上表現。
而非技巧的部分,完全取決于角色貼合度。
她的陳念,基礎分數95,個別戲份99,跟方星河飚得有來有回,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極度精彩的名場面。
方影帝終于演嗨了,每一次保一條都會拿出不同的演法,去刺激她的真實反應。
很多外行都不理解演員是怎樣進行即興創作的,其實很簡單——
當演員的信念感強到一定程度,全心相信情景和人物時,對手演員產生的任何刺激,都會激發自身的下意識反應。
生活中,陌生人突然給你一巴掌,懦弱者捂臉驚恐,魯莽者憤怒反擊,文雅者你干什么,粗暴者草你媽了個b……都是最真實最正確的下意識反應。
所謂的“接不住戲”,就是對手的刺激太強烈,演員失去了這種下意識反應,進行了不正確的“有意識反應”。
所謂的“模式化演戲”,就是感受不到對手的刺激、或者拒絕接受對手刺激,只按照自身習慣去表演。
楊小蜜拍仙偶劇時經常瞪眼嘟嘴哈哈哈,就是典型的拒絕接受對手刺激,模式化反應的經典案例。
業內俗稱,演油了。
可是這一次,她非但沒拖后腿,反而貢獻出一個卓越的女配角。
當然,劉一念更卓越,拍到后期,她連一個抬頭一個回眸都是戲。
過癮,真過癮!
方星河也拿出了全部的功力,將本身就貼臉的小北,演了個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