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布魯斯·科爾在開幕式上的致辭里有這樣一句話——
“反對無限制自由,建立正確的集體主義公平自由觀,修正美國文化基因,是我們這一代學者、專家、青年、民眾的歷史責任……”
事到如今,聰明人早都看出來了,美國到底在反對什么打壓什么?
反對的不是自由主義,而是仲冬戰略下一切不服管教、不愿接受約束統轄的集體和個人。
誰對現任政府的集權和出兵有意見,誰就是雙標虛偽且不顧大局的新自由主義殘渣。
新自由主義是一個垃圾箱,什么都可以往里裝。
而接連用《性》和《中美方世》打響了第一槍第二槍的方星河,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公平斗士。
反對泛濫自由,就等于謀求普世公平。
邏輯很通順,好處大大滴有。
最直接的表現是,在最新一場奧斯卡公關酒會上,方哥成為全場焦點,每一位評委都愿意和他聊上兩句。
編劇協會主席、導演協會委員、演員工會常任理事、南加大電影學院教授……
方星河的表現十分得體,端著果汁從南聊到北,從西侃到東。
事后,《英雄》和《中美方世》得到了這群老白男的盛譽。
“starriver對于自由和平等這兩大美國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深刻而又準確,他從不曾反對正確的自由,他所提出的動態平衡,恰恰是好萊塢左派進步自由群體一直致力追求的完美圖景……”
“《英雄》是一部煥發著強烈方氏哲學色彩的藝術級電影,其內核的積極主動與形式上的消極被動形成極具沖擊力的矛盾,極致的宿命感在starriver打破第四面墻的那個瞬間將我的意識徹底摧毀,我愛死了他的表演,但我更愛編劇sr在此處天馬行空的處理,他配得上任何贊譽……”
“天命昭昭,現代之美國仍然是天命垂青之所在,但starriver的批評仍然極具價值。
《英雄》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基于天命的東方邏輯,即:如果不能正確使用天命,那么任何一個歷史上的小人物都有可能傷害乃至于摧毀這種天命。
這和西方的天命無敵邏輯有著顯著不同,但卻更符合歷史規律。
不論是starriver的文章,亦或者在《英雄》中的處理,都具備一種嚴密且正義的美,我要給《英雄》打五顆星。”
《英雄》口碑逆轉,并且在民間繼續擴散。
最明顯的證據是,女性觀影比例驟降至40%左右。
大量男性觀眾的入場,讓《英雄》的票房潛力終于得到釋放。
第四周,《英雄》以3562萬的逆跌成績,將上映到第五周的《指環王3》斬于馬下,終成票房冠軍!
而此時,方星河個人的影響力也擴散到極限,首次登頂美國時代周刊最具影響人物排行榜榜首!
雙喜臨門?
不,三喜臨門!
上映第四周,《英雄》全球總票房破3億,正式醞釀出一種風潮、一種現象、一種處處都在討論的文化熱點。
至此,大勢已成。
方星河不需要再為宣傳而煞費苦心,于是歸心似箭,急忙飛回帝都,處理他的少你。
落地的第一時間,不出意料,當場就被媒體圍了個水泄不通。
“方導,方導!”
“有消息稱,國際版本的《英雄》馬上將要登錄國內影院,請問此事是否屬實?”
“《英雄》已在全球掀起狂潮,但在國內,批評的聲音遠遠大于贊美,很多人認為根本原因是張導一意孤行,不肯使用更加完美的國際版,對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