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我控制不住自己,盜取了錢鏞近十年的電子郵件。
機械性的翻找與,占滿了我的精力和思想,暫時拯救了我。
一周的時間,我閱盡一切。
這里并沒有什么線索,即便有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卻也與眼下的事情無關。
但我還是發現了一件事。
確切的說,是一個時間節點。
自此之前,錢鏞都還算上進,在努力的拓展公司業務。
自此之后,錢鏞幾乎沒再發過與業務有關的郵件,反而在頻繁地聯系旅游代理,安排他全家的假期。
這個節點,并不遠,就在去年12月。
確切的說,是12月7日。
我試著搜索這個日期。
本來我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一個日期能搜索到的東西太多了,就算找到什么也很難確立與錢鏞的行為之間存在關聯性。
神奇的事情再次發生了。
那一天,真的發生了一件事,舉世矚目。
MY7008航班,在蘇拉威西海域墜毀。
這是個巧合么?
我在各種相關新聞間搜索著,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
從遇難名單上來看,航班上共有27名國人,并不是什么名人,也很難構建出與黃鏞的聯系。
但其中有一個名字,在新聞中被頻繁提及。
她是個非常年輕的科學家,30歲出頭就帶領團隊在無土栽培領域屢屢突破,用我有限的生物學知識來評判,她的成果,可以讓人類在脫離陽光和土壤的情況下,依然大批量培育出食用農作物。
出色過頭了吧……
吳歆博士。
……
辦公室中,幾個人齊刷刷地望向艾東。
誰能想到,周立韜的線索會指向這里。
在吳歆的辦公室里。
“看完。”艾東指著屏幕顫聲道,“看完再說。”
……
5.24
我休息了一天,但感覺并不好,有些事情我忘不掉。
即便是休息日,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去搜索有關吳歆的資料。
關于她小學和初中的資料是缺失的,只能從她高中就讀的五中開始,之后是農業大學,從農業大學的采訪資料中我得知,她的高考成績是可以選擇任何一流大學的,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為理想。
之后是碩士、博士、研究員,標準的科研路線,只不過對她來說每一步都用時極短,由于太過突出,很快就可以主理實驗室項目了,她的項目立刻就出成果,無數獎項都砸了上來。
除了“天才”以外,她的履歷很難找到別的形容詞來描繪。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吳歆這種學者,與偶像相比雖然毫無名氣可言,但在科研圈卻算是個不大不小的明星,農業方面的內部刊物為了紀念她、學習她,對她的一生進行了長篇追憶,其中還采訪到了吳歆的丈夫和女兒。
有趣的事情就在這里,她的女兒12歲,而她32歲。
也就是說,她是在大學期間生的孩子。
嚴格來說,這違背了婚育政策。
這件事在官方報道里始終秘而不宣,卻在生活追憶中出現了。
她的丈夫是一位文字工作者,與她在高中相識,據他回憶,這并不是個意外,吳歆是突然想要一個孩子的,他丈夫還半開玩笑的說,吳歆當時很堅決,如果他不愿意,就找別人生。
難以想像,她是在育有一女的前提下取得這些成就的。
看得出來,他的丈夫也為此犧牲了很多。
關于吳歆的調查,我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畢竟,她和通訊行業沒有任何關系,大約只是一個巧合吧。
換其他遇難者試試。
5.27
我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幾天來,我通過各種渠道,了兩百多名遇難者的一生。
感覺自己活了很多次,又死了很多次。
尤其是其中幾位國外的工程師,我把他們的臉書都翻爛了,英語水平也有所提高。
我發現,難的不是找不到線索,而是線索太多,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臆想來關聯。
思而不學則殆。
我受夠了。
就沒有什么確定的線索么?
5.31
錢鏞快一個月沒來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