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找了連在一起的座位,盤膝坐在支踵上。
周禮平再次拿出試卷,宣布了昨日答卷的成績,這次乙班沒有人升到甲班。
其實甲班和乙班并沒有太多差別,甲班已經不學習新的知識了,只是在不斷鞏固,就像前世高三的復習班一樣
他們在不斷扎實自己的學識,隨后去參加縣試和府試,期待能通過童生功名考試。
周禮平讓大家拿出孝經論預習,隨后他回到啟蒙班,開始依次教學。
夫子一走,周云文立馬轉過身,高興道:“冠弟,你進步當真神速,來了私塾區區半年,就升到了乙班。”
陳及冠輕笑一聲,“多虧夫子諄諄教誨,文兄,不知你們如今學到何處?”
徐錦書也豎起耳朵,他們剛來到乙班,進度肯定和同窗不一樣。
夫子教學可不會顧及他們,只會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講解。
周云文直接道:“孝經論已經學完,如今我等正在學做試帖詩。”
陳及冠聽了,心中有了數,孝經論他已經看完,加上老師給他開小灶,進度很快就會追上他們。
其實孝經論的內容并不難,和四書五經有異曲同工之妙,題型都是補闕和經論。
“對了,給你介紹兩位同窗好友。”
周云文指著他左邊的少年,這人穿著藍色絹布長袍,嘴唇寬厚,鼻梁粗大,一副老實相,“這位是董懷義,董地主之子。”
陳及冠和徐錦書拱手,“見過董兄。”
其實幾人先前就認識,甲班和乙班的學子經常拿算術題來詢問他,如今只不過是正式認識罷了。
董懷義同樣拱手,“見過冠弟,書弟。”
周云文繼續介紹右手邊的少年,這人穿著白色棉質長袍,五官清秀,身上有一股淡淡的茶香,“這位是胡慶仁,望山村人。”
胡慶仁拱手,聲音如鴨嗓,明顯處在變聲期,“見過冠弟,書弟,家中有幾畝茶地,若需新茶,盡管同為兄說一聲便是。”
陳及冠和徐錦書再次拱手,“見過胡兄。”
周云文指了指胡慶仁,“你們可別聽他謙虛,他家中茶園幾十畝,若要喝茶,不須同他客氣。”
陳及冠心中微微驚訝,果然,這年頭能讀書的就不是普通人,隨便拎一個出來,不是地主之子,就是富農之子。
說起來他與董懷義,還有些淵源,董家的管家前不久還來他家上門道歉。
不過這種小事董地主顯然是不知情的。
陳及冠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簡單介紹完后,眾人消停,各自認真研讀手中書籍。
對于乙班的學子來說,距離科舉考試已經不遠,他們更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過了約莫一個時辰,周禮平重新走進來,直接開始今天的講課。
“諸位學子,今日我們繼續來學習試帖詩,董懷義,你說一說如何才叫試帖詩。”
董懷義起身,直接道:“試帖詩也叫賦得體,多為五言六韻或八韻排列,童試用五言六韻,用仄起格。”
周禮平點頭,“不錯,試帖詩在用韻方面,要遵循八戒,即出韻、倒韻、重韻、湊韻、僻韻、啞韻、同義韻和異義韻均不可用。”
陳及冠趕忙拿出線裝白紙和炭筆,飛速記錄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