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及冠點頭,“我聽老師的便是了。”
周禮平溫和看著他,“冠哥兒,甘大人身份不簡單,有了他的關系,我也不擔心你前路如何了?”
陳及冠正好提出心中疑惑,“老師,我之同窗說甘教諭乃是太白學院的弟子,不知太白學院有何說法?”
周禮平目露向往,“太白學院,這可是了不得的書院,舉人進士數不勝數,乃是三大書院之一。”
“曾經和與你父親也想進入太白書院,奈何學識差了一些,此乃人生一大遺憾。”
隨著夫子講述,陳及冠也大概了解了太白書院。
太白學院不是公家的,而是私人書院,相當于大型的私塾。
不過太白書院十分出名,乃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書院,創始人是李白的后人。
書院的規模一開始就是個普通私塾,因為有詩仙李白的影響力,加上李家的財力,所以規模越來越大,逐漸演變成三大書院之一。
而太白書院的讀書人,大多都是西南地區的人,所以這些讀書人來到官場上,因為同鄉和同窗之情,自然會緊密聯系在一起。
久而久之,朝廷上的李黨形成,而李黨的核心,便是太白書院。
這也是為什么周禮平如此激動的原因,甘教諭出自太白書院,要是陳及冠成為了甘教諭的弟子,自然有了進入太白書院的敲門磚。
到時候有了太白書院這座龐然大物當靠山,不論是科舉還是日后為官,都是一片坦途,由不得他不激動。
周禮平說的自然沒有這么清楚,他不想太早在弟子面前說出社會的黑暗一面,不過陳及冠有前世靈魂,自然是聽得懂的。
而他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太白書院弟子的分量之重,甘教諭居然愿意屈尊收他為徒,絕對是莫大的機遇,同時也是對他的看重。
陳及冠自然是高興的,自己被人看重,說明自己有價值,只是不知自己能否承擔起這份看重。
周禮平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干脆把另外兩大書院也介紹了一下。
另外兩個書院分別是白鶴書院和樂山書院。
白鶴書院是朱熹后人創辦,出了很多理學大家,形成了朱黨。
樂山書院是王守仁后人創辦,也叫陽明書院,出了很多心學大家,形成了王黨。
太白學院則沒有側重理學還是心學,只要是大儒學說,他們都說,有種將理學心學融為一體的意思。
當然,太白學院最出名的還是詩賦,畢竟有詩仙李白的影響,出了不少詩人才子。
另外,有一點值得說道,三大書院足足有兩座書院都在南方,只有白鶴書院在北方。
而且聽說白鶴書院以前也是在南方,最后在皇帝暗示下,這才搬遷到了北方。
所以南北方的學子學識差異很大,南方學子普遍看不起北方學子,認為北方都是些粗人。
所以科舉這才有了南北榜的說法,否則若是放在一起競爭,怕是官場上都見不到什么北方人。
即便如此,朝廷上的南北差異依舊很大,每年都是南方人大出風頭,畢竟南方的教化之風太盛,特別是江南地區,大大小小的私塾數不勝數。
陳及冠還是第一次知道這些,聽的津津有味,窺見了大景王朝冰山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