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是知道今天要考核,早點兒來講堂臨時抱佛腳。
陳及冠邁著四方步來到講堂后面,盤膝坐在支踵上,也拿出一本書靜靜看了起來。
沒一會兒,楊夫子抱著一沓試卷走進講堂,也不說話,叫上人幫他一起分發下去。
試卷只有一張,不過兩面都有內容,上面全是經義題,也就是對儒家經典進行解釋。
至于補闕題,一道都沒看見,顯然縣學的夫子認為死記硬背不適合童生了。
陳及冠也沒多想,寫了姓名之后,直接開始作答。
他沒有在稿紙上寫答案,或者說夫子規定的時間根本不夠在稿紙上寫答案。
他只好下筆的時候小心再小心,還好長時間的練字和寫話本讓他寫字很穩,基本上不會出現錯字。
試卷上的題目對于陳及冠來說比較簡單,其實經義題對陳及冠來說,和補闕題沒什么兩樣,都是靠死記硬背。
他以往看的儒家經典,很少有原本,大多都是大儒注釋后的版本,他背誦的時候往往會將這些注釋一起背下來。
所以此時看到這些題目,他的大腦就像是計算機,瞬間就聯想出了答案,最后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就可以了。
就像是有一道題: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這是很生僻的儒家句子,之所以生僻,是因為討論的人很少,讀書人的重心也不會放在這種生僻句子上面。
要是學子一個疏忽,忘記了這句話出自哪本書或者哪個儒家圣人,就會感到頭大。
因為每個儒家圣人都有各自的風格,如果猜錯了的話,哪怕強行翻譯也會出現差錯。
偏偏縣學的夫子就喜歡考核這些生僻句子,以此檢驗學子的基本功。
這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偏頗的言論,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過激的言論,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邪曲的言論,知道它背離正道的地方;躲閃的言論,知道它理屈辭窮的地方。
陳及冠在其中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像是什么言語如刀,殺人無聲類似的理解。
他答題的速度很快,寫完整整兩面后,抬頭一看,其他同窗都在奮筆疾書,有幾人更是扣耳撓腮,苦思冥想,明顯是遇到難題了。
楊夫子注意到抬頭的陳及冠,朗聲道:“還有半個時辰,答完的學子可以提前交卷,先行休息。”
陳及冠仔細檢查了一下自己的試卷,主要是看看有沒有錯字。
他寫的速度雖然很快,但是一個個楷體依舊很漂亮整體,形成他自己獨特的風格。
檢查完后,他直接起身,將試卷放在了夫子面前的講桌,隨后朝茅房走去。
這一下頓時讓其他同窗更加緊張,大腦似乎有些不夠用。
方景河分明看到陳及冠出門的時候嘴角揚起的笑容,心里暗暗唾罵,這人分明是故意給他們壓力。
楊夫子見陳及冠已經出了講堂,便拿起他的試卷,第一眼的印象就很好,一個個字剛勁有力,又不顯得生硬粗糙,比雕版印刷出來的還美觀。
再看了看答案,更是滿意點頭,在循規蹈矩的同時,又有不出格的新意,作為一個浸淫儒學多年的讀書人,他最喜歡的就是這種答案。
雖然只是粗略掃了一遍,他覺得這篇試卷已經可以評為甲上,看來這名新來的俊美學子基礎儒學相當扎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