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及冠領著郭和走進后院一個廂房,當時修建新房的時候就多準備了幾個廂房,給阿姐未來的孩子做準備。
“郭兄,日后你可常住此處,莫要嫌棄。”
郭和看著精致的木屋,有些慚愧道:“如何會嫌棄,只是我是否值得陳兄的好意?”
他心里已經有些不自信了,主要是陳及冠給出的條件太好,而自己連童生功名都沒有。
陳及冠笑笑,“郭和,且寬心,只是啟蒙罷了。”
郭和的水平他自然清楚,若是想培養出童生種子或者秀才種子是不可能的。
但是陳及冠只是想讓他啟蒙罷了,借此篩選出村中有讀書天賦的孩童。
他倒是想讓一位有功名的讀書人來村中私塾當夫子,可是人家都有功名了,自然不會來幫他做事,自己開一個私塾不是更好?
所以只能讓郭和頂上,也算是對昔日同窗的照顧。
讓郭和來啟蒙,起碼不會荒廢他昔日學過的四書五經,說不定長期積累下,他真有可能在弱冠之前考上童生功名。
隨后陳及冠拿出一個荷包,里面是二兩銀子,算是郭和三個月的工錢。
雖然說好是六百文一個月,但他還是多給了二兩銀子,畢竟郭和還有心科舉的話,相關的花銷是少不了的。
陳及冠雖然很久沒因為銀子的事情費心,但也知道讀書的開銷并不小。
特別是他現在來到縣學,開銷更大了,光是買古琴買竹簫都花了不少。
做完這些,兩人來到小院,族人也把筆墨紙硯和啟蒙書籍歸納好了,其中還有一套四書五經,陳及冠真心想讓村中孩童把讀書基礎給打好。
中午的飯食是在村中解決的,陳大山還特意將房梁上掛著的臘肉取了一條出來。
陳及冠也不是第一次來陳大山家里,對一切輕車熟路。
唯一讓他有些意外的是,陳田的媳婦兒如今已經大了肚子,陳大山又將多出一個后代。
吃飯的時候,陳田還摸著后腦勺,說等孩子出生,要他幫忙取名,對此陳及冠自然是滿口答應。
隨后又聽見陳大山說道:“冠哥兒,你說俺們要不要把字輩加在族譜上?”
陳姓家族是有族譜的,厚厚一本,紙張早就泛黃,一直保存在祠堂里,嚴禁普通族人接觸,免得給弄壞了。
但族譜也只是記錄宗族的大事變遷,比如秀才爹考上了秀才,又比如上次的水災,都記錄在了上面。
水災還是陳及冠親自記錄的,畢竟村中就他一個讀書人。
族譜雖然很大,卻并沒有字輩,大家的村名也很隨便,甚至很多人都沒有正經名字,小時候的賤名就伴隨一生。
陳大山還解釋道:“村里的男丁基本都娶媳婦兒了,眼看要多不少娃娃,加上這日子越來越好了,俺就琢磨著是不是把字輩給加上。”
水災帶來的不全是壞處,流離失所的人太多,村中的光棍因此白白得了媳婦兒,只要給這些女人一口吃喝就成。
陳及冠吃飯的動作依舊慢條斯理,語氣不急不緩,“此事七叔公和各位族老商量即可,我自然是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