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里。
陳及冠聽完徐錦書說的話,撫掌道:“歡迎至極,徐兄這話可是謙虛了,哪里有討教一說,不過是互相交流,印證各自學識罷了。”
徐錦書聽見陳及冠這么說,苦澀一笑,他是有自知之明的。
冠弟天賦才情之高,是他平生未見,整個人好似沒有瓶頸一般。
對他們來說晦澀難懂的儒家學說,對陳及冠來說好像根本沒有難度。
更別說陳及冠還是縣案首和府案首,又去縣學進修了幾個月,就連夫子也在私塾學堂中說過,他這個弟子的學識已經不差他多少,頂多是閱歷方面還有些差距。
陳及冠以十歲的年齡取得童生功名,實在是把他刺激到了。
所以這一年他才廢寢忘食,可以稱得上頭懸梁錐刺股,所用的蠟燭都不是一筆小數字。
好在勤奮得到了回報,他現在終于升到了乙班,可以說是陳及冠走后私塾最為出色的學子。
所以徐錦書打定主意要在平治八年參加童試,為了提高上榜的把握,便在大年初二這天上門,想與陳記掛同住幾天。
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專注學習,陳及冠身上的氣質總會不知不覺讓周圍的人更加努力。
另一方面,他也是想向陳及冠多多請教,畢竟眼前的人可是縣案首和府案首。
所以他才準備了一份厚禮,打著新年禮的名義送上門。
他心里已經把這份厚禮當做拜師禮,雖然口頭沒有說出來,但他覺得冠弟已經可以當做他的老師。
陳及冠倒是不知道徐錦書內心所想,他反正心里是很高興的。
他還沒達到圣人的境界,同窗對他如此追捧,他心里不免有些得意。
不過他沒忘了自己從小的玩伴,向徐錦書介紹了一下陳福水。
徐錦書也很客氣,收起以往在私塾的高傲,拱手道:“見過水弟。”
陳腹水做了個僵硬的拱手姿勢,“見,見過徐兄。”
簡單相識后,徐錦書便叫仆人把書箱拿過來,里面筆墨紙硯一應俱全,四書五經更是常備,甚至還有一捆蠟燭,徐錦書這架勢像是要閉關一樣。
仆人送了書箱,隨后又走出院門,將車廂里的行李搬進來。
陳招娣也得知小弟的同窗要在家里住幾日,給仆人指了個空房間。
仆人收拾好一切后,便很有眼力見的幫忙干活,哪怕陳招娣怎么阻止都沒用。
不過他們的動靜都很小,免得打擾到院子里的三人。
徐錦書早就準備好了一些問題,當即問了出來。
這些問題對于陳及冠來說已經很簡單,他早就過了對四書五經死記硬背的階段。
徐錦書一邊聽,一邊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手上毛筆快速揮動,將這些要點記錄下來。
陳及冠講的知識太通俗易懂得了,而且他有個習慣,很喜歡引經據典,從一個知識點延伸到另一個知識點。
偶爾還會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知識以最簡單的方式進入大腦。
陳福水在一旁聽的很是認真,雖然大部分都聽不懂,但不妨礙他強行記憶,以后總歸是用的上的。
大腦一旦專注,時間似乎就過得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