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地處益州,周圍多山。
大部分山平平無奇,但離寧縣十余里處,有一山峰格外出名,名為靈隱山。
靈隱山地勢險峻,常年霧氣籠罩,傳聞有仙人出沒,因此得名靈隱山。
靈隱山有一寺廟,名為靈隱寺,寺廟不大,香火卻盛,信徒所求之事,皆能如愿。
靈隱山與靈隱寺相輔相成,可以說在寧縣地區人盡皆知,甚至有外縣的人舟車勞頓,也要來靈隱寺拜上一拜。
而此時就在靈隱山的山腰處,如螞蟻般的一群人正在努力向上攀爬。
霧氣流轉,翠竹微恙,溪水潺潺,青苔隨處可見,山林隱蔽處還能聽到不知名鳥兒的歌唱聲。
學子們走走停停,顯得相當愜意,不時對周圍景色指指點點。
陳及冠步行在其中,感同身受知道了為何古代的讀書人為什么這么喜歡游山玩水。
靈隱山有簡單的石階,雖然石階上有青苔,可只要小心一些,也不算太難走。
而且石階修建的位置十分巧妙,剛好沿著山里溪水的軌跡,耳邊潺潺的流水聲就沒斷絕過。
“熊哥兒,累不累,將書箱給我背一段吧。”陳及冠看向一旁的陳黑熊說道。
書箱可不輕,里面不僅裝的有吃食,而且還有古琴和竹簫。
陳黑熊搖搖頭,“冠哥兒,俺不累,一點兒都不重。”
陳及冠仔細打量,確定他游刃有余,這才沒有多說。
讓熊哥兒來給自己當書童真是一個正確的想法,要是此刻讓自己來背書箱登山,怕是就沒這么多心思欣賞周圍的美景了。
就像縣學學子與私塾學子的區別,縣學的學子大多都閑庭信步,而兩個私塾的學子則苦哈哈的背著書箱,體弱的不斷喘氣,哪里有心思去體會大自然的脈動?
也是因此,私塾的學子看向縣學學子的目光都不太友好,心中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燒。
其中看向陳及冠的目光是最多的,誰叫這人長相還如此卓越,很多學子的心思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
陳及冠自然也能感受到這些目光,但他絲毫不以為意,對他來說,這些人大多都是他人生中的過客,可能今日見面過后,從此就再沒有相見的機會。
兩個時辰很快過去,驕陽懸掛高空,透過密林,留下斑駁光影。
周圍的空氣充滿了泥土和翠竹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初春的天氣并不燥熱,清幽的山林甚至能讓人感受到一絲涼氣。
不過這絲涼氣在登山的過程中,就被熱騰氣血消耗掉了。
眾人拐過一道彎,終于看見了一座寺廟。
眾人心里齊齊松了一口氣,連忙踏入寺廟,一股古樸而寧靜的氣息撲面而來。
高大的山門莊嚴矗立,朱紅的漆色雖有些斑駁,卻更添了幾分歲月的滄桑。
門上的銅環在微風中輕輕晃動,發出清脆的聲響,似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繞過山門,便是寬敞的庭院。
幾棵參天古樹遮天蔽日,枝葉繁茂,宛如一把把巨大的綠傘。
樹下擺放著石桌石凳,幾位僧人正坐在那里誦經、喝茶,神情悠然。
再往前走,便是宏偉的大雄寶殿。
殿宇巍峨,飛檐翹角,琉璃瓦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