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樹蔭下。
郭和聞言,面帶慚愧,“陳兄莫怪,家境貧寒,并未廣邀賓客,此事我已寫信告知了陳兄。”
陳及冠眨眨眼睛,腦海深處終于想到了此事。
郭和的確給他寫了一封信,不過當時他只是看了一眼,發現并無大事后便放在一旁,隨后便忘了個一干二凈。
他記得郭和還在信中說過,想讓媳婦兒跟著自己一起在小池村生活,免得兩人分居兩地。
陳及冠點頭,“是小弟的不是,居然將此事忘卻了。”
郭和一臉忐忑,“那不知內人可否暫住在這里?”
翠花也是一臉緊張,她這輩子沒住過這么好的青磚大院子。
陳及冠笑了兩聲,“有何不可,嫂嫂莫要覺得委屈了便是。”
隨后他也說了最近一個月都要留在村中潛心研習功課的時候,郭和聽了,當即打著包票說以后陳及冠的衣食住行都讓翠花負責。
陳及冠本不想如此麻煩,但看著兩人期待的眼神,還是同意了。
兩人白吃白住,心里想必也是有壓力,給他們找些事情做也是可以的。
兩人得了肯定的回應,心里也松了一口氣,翠花眼看時間不早,立馬去灶房準備晚上的吃食。
翠花的手藝顯然沒有阿姐好,但也算不錯,陳及冠雖然有些挑嘴,卻也能吃下去。
陳及冠說到做到,回村后基本不聞窗外事,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自己的書房中,潛心學習,將各種書籍翻來覆去觀看。
偶爾疲憊的時候,就戴著草帽在村中走一走,和族老聊天,或者解決村里的矛盾。
村里人對冠哥兒回來了十分高興,不過有陳大山的囑咐在前,盡量不去打擾。
只是每次到飯點的時候,總會有族人端著一份吃食來到青磚小院。
臨走的時候還把他換下的衣服給帶走,洗干凈后又送了回來,讓陳及冠還有些不好意思。
他還想著回了村子自食其力,大不了借用族人的菜地,沒想到生活中的瑣事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他偶爾也會幫著郭和給村中孩童啟蒙,他總是用一些豐富有趣的小故事來給孩子們講解。
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前世自己聽過的,稍微改編后講給他們聽。
就比如現在,陳及冠站在堂屋最前面,看著前面坐在木板凳上的孩童,聲音溫和道:“一天,一個樵夫進入山林,不慎弄丟了自己的斧頭。”
“正當他著急的時候,山神出現在他面前,大手一揮,一把金斧頭和銀斧頭出現在空中。”
“山神對著樵夫和藹問道:‘你丟的是金斧頭還是銀斧頭?’”
“樵夫卻搖頭,‘回山神大人,小人丟的是一把鐵斧頭。’”
“山神聽了很是高興,不僅將鐵斧頭找來還了他,還將金斧頭和銀斧頭也送給了他,孩子們,這個故事你們聽懂了嗎?”
下面坐著的孩童聽的津津有味,不假思索齊聲回道:“回夫子,山神老爺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
陳及冠滿意點頭,將一些美德通過趣味小故事傳授給了面前這些村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