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山顛,云海翻涌,霞光如練。
鄭均負手立于云海石上,衣袂隨風輕揚,身后十尊法相的光輪緩緩流轉,交織成一片混沌星圖,映照諸天萬象。
鄭均抬眸望向對面的玄穹御霄真君,見其周身清氣繚繞,袖底隱現琉璃劍光,如星河垂落,鋒芒內斂。
既然已經達成了共識,兩人自然要虛與委蛇了一番,進行了一次論道。
談論如何突破至‘道主’之境。
“御霄道友,”
鄭均開口,聲音如清泉擊石,不疾不徐:“‘道主’之境,超脫萬法,卻又包容萬法,不知你如何看?”
玄穹御霄真君微微一笑,指尖輕點虛空,霎時云氣凝結,化作無數道紋流轉,淡淡道:“道主者,非凌駕于萬道之上,而是與道相合,如江河入海,返璞歸真。”
鄭均頷首,袖袍輕拂,腳下云海驟然翻騰,化作陰陽二氣盤旋而上,張口道:“若如此,道主之境,是否仍有‘我’與‘道’之別?”
玄穹御霄真君眸光微動,似有劍意流轉,卻又歸于平靜,抬手一引,云氣凝聚成一柄無形之劍,懸于身前。
“道主無我,亦無道。”玄穹御霄真君緩緩道,“正如這劍,鋒芒藏于無形,卻可斬斷萬法桎梏。”
鄭均聞言,朗聲一笑,身后星圖驟然擴張,化作無盡星河,與御霄真君的劍意遙遙相對。
“妙哉!”鄭均贊嘆道,“看來你我之道,殊途同歸。”
御霄真君亦露出一絲笑意,袖中琉璃劍光隱去,云海復歸平靜。
山巔之上,二人靜立,唯有道韻流轉,如天地初開時的第一縷清風,無聲無息,卻又包羅萬象。
又過十數日,太虛山上道韻綿延,如天河垂落,滌蕩四方。
三界至強的兩尊修行者在此論道,一言一法皆暗合天道。
山腳下,萬千修士屏息凝神,哪怕只是捕捉到一縷道韻余波,亦如醍醐灌頂,靈臺澄明。
短短十余日,竟抵得上尋常修士苦修十載之功。
十余日后,太虛山巔忽現一道青芒,如天外流星劃破云海,轉瞬即逝。
那道遁光清冷如霜,撕裂長空而去,眨眼間便沒入界外的蒼茫天地之間,再無蹤跡可循。
玄穹御霄真君靜立云海之巔,琉璃劍袍無風自動。
他目送那道貫穿天地的青虹漸行漸遠,唇角忽而泛起一絲難以捉摸的弧度,抬手間,方才被遁光撕裂的云層已悄然彌合。
此番交流,收獲不小。
但,
也不能全信。
誰知道這其中,有沒有鄭均故意下的絆子呢?
正如同自己在講述之時,故意講錯了幾個小感悟……
以己度人,鄭均定然也做出了這樣的事情。
所以,自己要慢慢排查一番。
希望,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
對于鄭均而言,此行同樣收獲滿滿。
甚至于鄭均的收獲,要更勝于玄穹御霄真君。
畢竟相比于鄭均這不到二百年的歲月,玄穹御霄真君已經有上千歲了,他的修行經驗自然是比鄭均要多一些,經驗相對老道。
而鄭均把握著‘大道武書’,也是擁有最精純的武道方式,兩者之間的交流,也可以說是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