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四野鄉民皆喜極欲狂,奔走相告。
于黔首黎庶而言,這惶惶世道,能得一方青天庇佑,不啻久旱逢甘霖。
百姓們向來是淳樸的,很多人都相信,皇帝是圣明的,只是朝廷有奸臣,蒙蔽了君父的天聽,所以他們渴望有一個青天大老爺能夠將一切都反應出來,告訴皇帝他們的疾苦。
但實際上如何呢?
如果不是因為‘眾生忍’法相的償還原因,鄭均甚至都懶得來這人間走一遭。
太極宮高,聽不見人間疾苦。
“臣民們、鄉親們,你們受苦了,朕來晚了。”
鄭均走出了小巷子,望著街道閭里之中密密麻麻的人群,這些向他俯首叩拜的百姓,揚聲道:“武平郡之事,朕之過也。”
鄭均絲毫沒有理會跪倒的田高義、單熙,而是望向百姓。
對于如今的鄭均而言,百姓其實算不了什么。
十尊法相,已經讓鄭均立于閻浮界之巔,成為了閻浮界自誕生以來名副其實的第三人,也是當世第一人。
就算是天下皆反,也奈何不了鄭均如何。
但鄭均知道,自己身為皇帝,能救得了羅天界的兆億民眾,又怎不能讓閻浮界的百姓過得更好一些?
而看到了鄭均的道歉表現,武平郡的百姓幾乎在一瞬間便震撼,不少百姓甚至聲淚俱下,高呼皇帝萬歲。
而武平郡的一些讀書人更是感動不已。
圣賢書上常說古代圣王治世心系天下萬民,心憂千家萬戶。
但與如今這位陛下相比,卻遠不及也。
畢竟那些古代圣王,也沒有給他們這些庶民道歉。
甚至不少圣王,依舊是奴隸制的踐行者。
在一瞬間,整個武平郡的百姓,都被鄭均所感動。
這件事,將會被他們傳給自己的兒子、孫子……一直到子子孫孫之輩,而整個武平郡,都會念叨今天這件事情。
就算是未來鄭均爭奪道主失敗,身死道消,而鄭漢王朝的統治,也依舊會在武平郡上演,武平郡將會成為鄭氏子孫最忠誠的城池,未來即使再受到什么委屈,他們也依舊會期待大漢圣君出現,為他們主持公道了。
“武平郡守韓定及該郡郡尉、五經博士、文學掾,族誅!”
鄭均深吸一口氣,冰冷的對田高義、單熙道:“郡丞、功曹掾、戶曹史、決曹掾、賊曹掾、倉曹史,治民不利,賜死。”
說罷,還不等田高義、單熙奉詔,便又聽聞:“肅州涉案官員,盡誅之!”
“臣奉詔。”
田高義、單熙當即乖巧領命。
同時,他們心中也在嘆息。
這事兒,他們并沒有參與。
畢竟已經作為大漢的州府行政長官,作為整個大漢權力前二百的存在,他們的地位已經不需要追逐這些東西了。
但,這事兒畢竟出在他們治下。
他們,自然是有推脫不掉的責任。
“田高義,貶為武平郡守;單熙,貶為武平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