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道:“上回見燕王還是皇宮之內,那時太皇太后健在,朝上一片祥和,如今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竟不想已是幾個年頭過去,人事改變,時過境遷。
趙倜聽出他話中怨氣,不由搖頭笑道:“子瞻,回去州衙再說好了。”
接著進城,直去衙中坐定,茶水上來,趙倜喝了兩口,慢悠悠道:“是本王和官家說的,叫子瞻隨我出使遼國。”
“原來是燕王?”蘇軾訝異道:“本來下官還在靜待貶謫,誰知道圣旨到來卻是作為副使前往遼國。”
趙倜看他一眼,手指輕敲桌案:“可不就即將被貶,若不出使,一路南去,直往大陸之外了。”
蘇軾聞言身體一震,道:“此心安處即吾鄉,多年遭貶,蘇軾已習以為常。”
趙倜道:“你倒是心靜如水,寵辱不驚,和了元和尚學了一手好禪。”
了元就是佛印,蘇軾與其相交莫逆,以往時常辯討機鋒。
蘇軾沉默幾息:“燕王為何要下官一同出使?”
趙倜想了想,道:“我記得子瞻在徐州黃州等地治水弄田,每日勤奮,頗有政功。”
蘇軾微微垂首:“往昔之事,多被人忘卻,燕王記得,下官心中感動不已。”
趙倜笑了笑:“本王知道你在那邊曾發明一種食物,叫回贈肉,本王此番過來想要嘗嘗。”
“燕王……”蘇軾嘴角抽搐,抬起頭來:“下官可以做肉,但日后此事傳揚出去,倒好像下官以此媚上,奸佞行事,不為人齒。”
趙倜搖頭道:“難道除了做肉,你便對遼國一無所知?出不得力嗎?”
“這個……”蘇軾聞言恍然:“下官身處定州這段時間,每每去邊境巡查,對榷場交易早便熟稔,對契丹人行徑也都心內有數。”
趙倜道:“這便是了,此番可能會前往上京,其間榷場交易細節,便由子瞻你來述說。”
蘇軾起身行禮道:“下官領命。”
翌日,使團整備完畢,開始離開定州往邊境進發。
幾天之后,到達宋遼邊境,一行隊伍剛要往榷場方向行去,忽然聽到一側山包后,傳來亂紛紛的吵鬧廝打聲音。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