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雪說罷,面前突然出現一方小桌,示意請坐。
李君肅看著寂雪身后,刺入雪地的一根長棍,拔出了照寒。
刀身的兇意,讓寂雪眼中都閃過了驚訝。
接著,安王將佩刀刺入雪地,走到木桌前坐下。
“送大師,回地脈。”
李君肅落座,看著面前的茶盞,語氣淡淡。
“原來如此。”
寂雪聞言,點了點頭。
茶水飄起白霧,似乎驅散了冰寒。
“施主,我有一事不明。”
寂雪看著茶盞,眼神深邃。
“大師直言便是。”
“施主身上,明明殺孽深重,但皇朝百姓對您,似乎十分敬重?”
寂雪抬起頭,與李君肅四目相對。
寂雪眼中,淡金色的佛蘊亮起。
而安王眼里,死氣開始環繞。
彼此問心,代表論道正式開始。
“我非佛陀,亦無大師慈悲之心。”
“我只保證皇朝百姓,安居樂業。”
“百姓對我有幾分敬重,我的榮幸。”
安王面對住持,雙眼中的死氣,活躍了起來。
他只庇護皇朝治下百姓,至于其余的門派也好,外邦也罷。
死在他的刀下,亦或風雪之中,他不在乎。
他沒有寂雪的慈悲心,寒燈佛廟,為的是天下蒼生,都不受風雪所擾。
但安王,只負責皇朝安定。
“其他外人,就該死嗎。”
寂雪先是點頭,而后搖頭,眉頭微蹙,對此并不認可。
“我沒有大師的慈悲之心,大師此次為少林擋劫,無非就是蒼生安定,而少林落于雪夜,因此,大師在此。”
“菩薩道的根本發心,便是不為自已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
李君肅看著寂雪,眼神平靜。
“施主所言甚是。”
寂雪點頭。
“我不及大師,沒有慈悲為懷的心腸。”
“對于我來說,問心無愧,就夠了。”
“我是大乾的安王,所以我只為皇朝百姓負責。”
“而此刻,我與少林有怨,所以我出現在了此地。”
“就這么簡單。”
安王眼中,死氣化為孽龍模樣,緊盯寂雪。
“施主通慧,在下不及。”
寂雪聞言,雙手合十,表示了認可。
雖然安王與他的道相去甚遠,但問心無愧四個字的境界,就能讓他敬重幾分。
問心無愧,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太難。
“不及大師。”
李君肅回了一禮,少見的尊重。
寂雪的境界,用經書中的一句話便能概括。
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救濟孤苦者數十萬,覆滅大小魔門百余座,點化魔門弟子向善。
逆天地而行,替百姓化解天災的次數,數以萬計。
寂雪的一生,是字面意思的,為他人而活。
“施主,謬贊。”
寂雪輕笑,卻緩緩起身。
他與安王,無問心之道可論。
外邦困苦,他會一視同仁的出手相助。
安王只庇護皇朝,他們是無法用言語,說服彼此的。
不過,讓寂雪意外的是,安王身上殺孽無比厚重,但心性卻澄澈如水。
面對萬事萬物,波瀾不驚,初心穩固,不受外界影響分毫。
寂雪感覺有些可惜。
按理來說,安王很適合深修佛道。
實在不行,道門其實也不錯。
但,出現在朝廷,有些浪費妖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