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內,很快堆起了高高的賬本和憑證。
省局來的稽查人員顯然有備而來,查得極其細致,甚至可以說是苛刻。
不到半天,問題就被“找”了出來。
一名年輕的稽查人員指著一份申報表,語氣嚴厲:“張總,你們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增值稅申報,比實際認證通過的進項稅額多抵扣了三千五百元。雖然金額不大,但這屬于申報不實,涉嫌偷逃稅款!”
張衛東一愣,湊過去仔細看了看,額頭冒汗:“領導,這...這可能是財務人員當時計算失誤,絕對不是故意的!我們馬上補繳!不,雙倍補繳都行!”
錢處長在一旁冷冷道:“是不是故意,不是你自已說了算的。這反映出你們公司財務管理混亂,納稅意識淡薄!”
緊接著,另一個稽查人員又發現了“問題”。
“還有,你們前年有一筆五萬元的銷售退回,沖減銷售收入后,對應的增值稅銷項稅額是在次月才做的進項轉出,而不是在發生退回的當月立即進行賬務調整和申報更正。
這雖然只是時間性差異,最終不影響總稅負,但也違反了《稅收征管法》關于按時如實申報的規定,程序上不到位。”
張衛東聽得頭皮發麻,這些細節問題,平時根本沒人會如此較真。他試圖解釋:“領導,這筆業務當時是因為和客戶有爭議,退款流程走得慢,財務上...”
“不要強調客觀理由!”錢處長打斷他,語氣強硬,“規定就是規定!晚了就是晚了!這說明你們的內控存在漏洞!”
隨后,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某個月份的工資表制作不規范,有個別員工簽字潦草難以辨認;某筆采購的入庫單缺少一名驗收人員的簽字;甚至追溯到三年前,有一張幾千元的小額辦公用品發票的抬頭開票不規范...
這些在正常經營中難免存在的、通常會被稅務機關在自查自糾中提醒整改的小瑕疵,此刻全都被無限放大,上綱上線,成了“嚴重違法違規”的證據。
“綜合以上問題,”錢處長合上手中的記錄本,面無表情地宣布。
“我們認為衛東電子配件廠財務管理極其混亂,依法納稅意識嚴重缺失,存在較高的稅收風險。
根據相關規定,現責令你廠立即暫停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面整改!同時,針對已發現的涉嫌偷漏稅問題,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調查,并依法處以罰款!”
“暫停生產經營?!”
張衛東如遭雷擊,臉色瞬間慘白。
“錢處長!不能啊!這些都是小問題,我們馬上改!馬上改行不行?廠子一百多號人等著吃飯呢!這一停工,損失就太大了!而且我們根本沒有故意偷稅啊!”
“這是執法決定,不是跟你商量!”
錢處長絲毫不為所動,語氣冰冷。
“必須停工整改!至于損失,那是你們自已管理不善造成的!至于有沒有偷稅,等我們查完了自然有結論!現在,請你們立刻配合!”
就在這時,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了。
父親張言斌自已搖著輪椅進來了。他顯然是聽到動靜,不放心過來的。
老人的臉色異常嚴肅,目光掃過一片狼藉的會議室和面色慘白的兒子,最后落在那些穿著制服的稅務人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