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就是楊家本部,這話聽起來似是有點歧義,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問題,因為這座城市幾乎完全處于楊家的控制之下。
在這座城市中,所有官吏唯有一個外人,那便是知州,這是朝廷任命的。除了知州之外,上到通判,司馬,別駕,下到捕快,獄卒,差役,全都是楊家亦或是同楊家有著諸多關聯的人。
楊家掌控著瑯琊的一切,在這里皇帝的圣旨遠遠比不得楊家的命令更能讓人遵從。
在瑯琊,楊家家主就是土皇帝。
國中之國,一點都不夸張。
當然,楊家的影響力并非僅僅只是局限于瑯琊這么簡單,在瑯琊周邊諸多縣城,州府,都有楊家的勢力延伸過去,這就是一株參天大樹,遮蔽了天日。
而楊家內部,最高權力者為家主楊和興。
這是一名六十多歲的老者,名義上楊家一切大小事物都是楊和興一言而決,他并沒有繼承楊家的國公爵位,也沒有入朝為官,一眼望去大約只是一個慈眉善目的小老頭兒,然生活在楊家的人方能知道,這個看起來腳步都有些不太利索的小老頭究竟有多恐怖。
像楊家這樣的龐然大物,家主之位的競爭比起皇位也差不了多少,能坐上家主之位,那身下往往就是諸多堂兄弟,甚至是親兄弟的白骨。
將瑯琊完全納入楊家的掌控,以瑯琊為楊氏根基,如同蛛網般沖著四周擴散的計劃也是由楊和興制定。未來會怎樣暫且不知,但從目前來看,計劃執行的非常順利,楊家的影響力正在穩步增加。
楊和興有五子七女,其中一女是當朝貴妃楊妙云,還有一女,便是之前已經死掉的楊妙清。
至于和宋哲齊名的楊思琦,是楊和興的曾孫。
在楊和興下面,便是七老。
七老之中包括當朝中書令,楊和同,楊和興堂兄。
楊和同算是楊家推出來的在朝堂上的代表,繼承楊家國公的爵位,官職更是達到頂峰,便是兒子楊國臣都成了禮部尚書。
除卻楊和同之外,還有楊和順,楊和孝,楊和志,楊和明,楊和禮,楊和信!
七人皆為兄弟,親的和堂的。
在楊家,七老地位僅在家主之下,七老聯合甚至可以推翻家主做出的一些決定,從某些方面來講算是對家主的一種制約,避免家主因個人利益,或者說受到仇恨之類的感情影響,做出一些極為不理智的事情。當家主的一些行為對家族產生重大影響和損失的時候,七老聯合甚至可以召開家族會議,將家主罷免。
這是楊家代代傳承下來的規矩。
正是有這種規矩的存在,保證了楊家數百年的榮耀,避免家族因為一個愚蠢的家主走向沒落。
因著七老的身份極為重要,權勢極大,是以七老的后裔在楊家同樣是嫡子嫡女。因為楊和同那一脈常年待在朝堂,所以駐守在瑯琊的七老大多時候都只有六人。
在其他勢力中安插內鬼,眼線,探子,對楊家這樣的勢力來說是基操,便是皇宮也到處都是被楊家收買的眼線。
當然,這些眼線收集到的情報并不會直接送到楊和興面前。
楊和興是個極為厲害的角色,這一點便是對楊家極為憎惡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但不管多厲害,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所有的事情全都親自處理,實際上很多時候楊和興只是把控一下大方向,制定一下楊家在未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目標和計劃。
除非是一些極為重要的,影響極大的事情,否則多是交給七老,以及更下面的人去處理。
而一旦這樣的情報出現在楊和興面前,那就代表著之前的一些計劃出現了極嚴重的差錯,甚至是失敗,急需要盡快補救。
寬綽的議事廳顯得極為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