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楊思瑤便抬起螓首。
“現在鐵器工坊那邊,制造了多少步人甲?多少柄斬馬刀?”
工坊那邊的事情,主要是楊思瑤在盯著,是以具體的數據,楊思瑤比宋言更加清楚。
步人甲,聽名字就知道是專門為步兵設計的盔甲。
屬于重甲。
宋言的腦子里有歷朝歷代各種盔甲的設計圖紙,在究竟選擇哪一種盔甲的時候,他曾在唐朝的明光鎧和宋朝的步人甲之間猶豫了很長時間,最終還是選擇了后者。
怎么說呢,唐朝的軍隊所向披靡,明光鎧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明光鎧這名字聽起來就威武霸氣。
相比較下來,步人甲就有點土里土氣了。
但,時代的局限性擺在那里。
唐朝滅亡和宋朝建立雖然只差了五十三年,但明光鎧和布人甲之間卻是有著一兩百年的差距。
宋朝……雖說被遼,金,夏,蒙輪著欺負,但其實軍備能力并不差,若是皇帝能有戰斗的意志和勇氣,歷史恐怕會變成另一幅場景,而且宋朝在各方面的科技水平都是極為發達。
步人甲更是整個中華歷史上重甲的巔峰。
1825枚甲片,二十九公斤的重量,全身上下高達百分之九十二的防護面積,戴上面具,那可能就是防護百分百;岳飛,韓世忠這些名將麾下的士兵,就是靠著這沉重的盔甲,一次次擊敗金國的騎兵,甚至能硬抗鐵浮屠。
其防護能力,甚至無限接近現代科技的產物防彈衣。
當然,其缺點也是極為明顯。
過重的分量對士兵造成了極大的負擔,行軍速度極為遲緩,體力消耗太大,戰斗的時候機動性嚴重不足。隨著火槍的威力越來越強,盔甲對于士兵的作用便越來越小,重甲就這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但,將步人甲放在現在的寧國,那絕對是降維打擊。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中原四國,除非是攻城弩,投石車或者是騎兵借助戰馬沖擊,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常規兵器,沒有任何一種能破開步人甲的防護。
當然,步人甲的制造也是極為繁瑣。
便是借助了流水線作業,生產速度也是極為緩慢。
說起流水線,宋言還差點兒出了丑,流水線生產實際在先秦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只是隨著秦朝覆滅,流水線生產方式就此失傳,直至北宋才重新出現,他本以為這個時空也是同樣的情況,誰能想到流水線生產方式居然保存了下來。
楊思瑤幾乎沒有半秒鐘的思索,立馬便給出了答案:“目前只有三百具。”
“步人甲的生產極為繁瑣,雖然你提供了圖紙,但最初的時候還是要經過一番摸索,是以產量不高,不過現在隨著技巧逐漸熟練,生產速度正在加快,再有半月功夫,應該能湊足一千具。”
不知這一次究竟會出現多少倭寇?上一次是五千,這次大抵不會比上次少,一萬,兩萬,還是三萬?
一千重甲兵,還是太少了。
火力不足啊。
宋言的心情莫名有些煩躁,若是能有個十萬重甲兵,再有十萬條燧發槍,再有三千門虎蹲炮,大概睡覺的時候就能安穩一些了……他這樣想著。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