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生的臉色,先是漲紅,緊接著又一片煞白。
眼睛里時而恐懼,時而瘋狂。
這般變化看的宋言都有些奇怪,腦充血?看著也不像啊。
就在這時劉義生站起身子沖著宋言彎腰,畢恭畢敬的行了一禮:“先生大才,小生佩服。”
這般模樣讓宋言都有些不好意思,便擺了擺手表示不用這樣,畢竟劉義生的年齡比他還要大上一些呢。在劉義生重新坐下之后,宋言這才再次問道:“在劉兄看來,若是在寧國推行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是否能讓寧國避免亡國之災?”
劉義生眼簾便垂落下來,這個問題原本他也有思考過,內心深處已有了一份答案,但現在卻是將早已準備好的答案拋棄,然后搖了搖頭:“不可能。”
“哦?”
“這是為何?”
“很簡單,因為現在的寧國已經是積重難返。”劉義生吐了口氣,緩緩說道:“雖然小生并未進入朝堂,但對目前寧國朝堂的局勢也有一些了解。”
“目前的朝局大致分為四股勢力。”
“第一,便是以楊家為首的世家大族。”
“楊家在寧國的影響力有多大,爵爺比我更清楚,上到皇帝后宮,下到縣令縣丞,到處都有楊家的影子。縱然是寧和帝要下達什么政令,若是沒有經過楊家同意,那政令甚至走不出皇宮。”
“如果讓大皇子成了太子,未來繼承了皇位,那楊家的影響力還要再次增加,到那時,整個寧國怕是會成為楊家的一言堂。”
宋言點了點頭并未否認這一點,遞了個眼神示意劉義生繼續說。
“第二股勢力,便是以白鷺書院和西林書院為首的文官派系,雖比不得楊家勢力龐大,但數量眾多,而且擅長操控輿論,對朝局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只不過內部并不統一,白鷺黨和西林黨之間齷齪不斷。”
“第三股勢力算是保皇派,保皇派主要由一些世家和一部分軍功集團組成,其中世家以房家和崔家為首,他們以維系皇室正統為目標,堅定支持皇室奪回權利。但真要說忠誠未必就有多少,也許可以說奇貨可居吧。”
“畢竟現在皇族式微,若是在這時支持寧和帝奪回權力,這功勞不下于從龍之功,房家和崔家勢必能獲得數之不盡的好處,或許便是下一個楊家。”
“最后一股勢力,便是寧和帝。”
“說來也是無奈,明明是皇帝,可在寧國朝堂之上話語權反倒是最小的。”
“不過我們的這位陛下,倒也是個聰慧的,若是讓他和兩代之前的仁宗換一換位置,寧國的局勢未必會如此糜爛。”
“雖然沒什么話語權,寧和帝卻能抓住機會,利用保皇派,文官集團和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火中取栗,增加皇帝的影響力,安插忠誠于自己的官吏。”
“雖然每一次增加的都不多,不會引起世家大族和文官集團的忌憚,可十幾年下來,寧和帝實際上掌握的權柄卻是要比元景帝大上不少。”
說實話,即便寧國不以言獲罪,可這樣肆無忌憚的談論一個皇帝,終究是過分了,但宋言和劉義生都不是在意這種小事兒的人。
“這一次,又趁著倭寇的事情,除掉楊家三個縣令,雖只是底層官員,卻也算是安插上了自己的人。”
“甚至還讓長公主殿下掌握了五千備倭兵。”
“雖然軍隊數量不多,但這已經是皇族不需向任何一方妥協,能直接動用的全部。”
聽的出來,劉義生對洛玉衡都比對寧和帝更加尊重。
“目前四個派系互相爭斗,可一旦真要執行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那文官集團,世家大族,便是保皇派和全天下讀書人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傷,寧和帝絕對不敢在這種時候得罪全天下讀書人,更不愿意同保皇派之間產生間隙。”
“所以,寧和帝縱然能看出這兩項政策帶來的好處,卻也絕對不會也不敢去執行。”
“說不得,就連寧和帝自己都要……步了元景帝的后塵。”
“就算寧和帝真的頂住一切壓力,強力推行,各方勢力的反對也絕不僅僅只是上個奏折,表達一下不滿這么簡單,民間士紳會團結在一起,抗拒新政,說不定還會愚弄百姓,鼓動農戶沖擊縣衙,這是要流血的,更有甚者還會產生叛亂之類的事情。”
“寧和帝,威勢不足,根本無力鎮壓各方。”
“唯有開國皇帝,自身有絕對權威,又掌握著兵權,方能舉起屠刀,殺他一個人頭滾滾,政策才能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