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拂過屋檐。
飛雪便從遠處飄落。
一片雪花,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茶杯中。
滾燙的茶水瞬間將雪花融化,楊和同笑了笑也不甚在意,端起茶杯搖了搖,吹了口氣,輕抿一口。
淺淺清香,是他最喜歡的類型,那些偏濃郁的紅茶,卻是他不太習慣的。
望著楊瑞離去的背影,眸子中閃過一絲慈愛和笑意。
這樣的神情于楊和同身上是極為稀少的。
楊和同冷酷,無情,殘忍,就像是天上的蒼鷹,又仿佛樹叢中的毒蛇,但對這個嫡親的長孫,終究是不太一樣。而楊瑞也并未讓他失望,雖算不得特別聰明,性子也悶了一點,不似前些時日被砍了腦袋的楊銘那般跳脫,討喜,可在楊和同眼里,就是這樣性子沉穩之人,方能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
在楊和同看來,嫡長孫不夠聰慧只是未曾開竅,很多事情都是一點就通,根本不需要太多言語。
而且,楊瑞還有一項特殊的本事,那就是寫字。
不是普通的寫字。
楊瑞寫字沒有自己的風格,卻很擅長模仿旁人的風格。
哪怕是初見之人的筆跡,只消看上兩遍,就能模仿的惟妙惟肖,用來仿制他人信件最合適不過。
楊和同很清楚,宋言憎恨楊家人。
但相比較楊家人,宋言更痛恨他的那幾個兄長。
宋淮,宋義,宋靖……
于現在的楊家來說最需要的便是時間,待到寧和帝駕崩,大皇子繼位,所有一切難題瞬間就迎刃而解。拉攏宋言,化解和宋言之間的矛盾,讓宋言遠離東陵,就是為了寧和帝駕崩的更快一點。
既然要拉攏,那自然要投其所好。
說起來,宋淮這幾人也算是楊和同的侄外孫,但對楊和同這種人來說,連自家親侄子被砍頭,眼睛都不會多眨一下,區區侄外孫,他又怎會在意?
只要能達成心中所想,所用的手段便無所謂了。
皺巴巴的老臉上泛起些微的笑意。
朝堂上和寧和帝斗,和房德斗,現在還要和宋言斗,楊家內部也在互相斗……總覺得,其樂無窮。
……
馬車吱呀吱呀的在街上走著。
今日的內城甚是熱鬧。
之前聚集的大量百姓尚未完全散去。
風中傳來細碎的聲音。
大抵都是在夸贊寧和帝如何如何,原本寧和帝在寧國其實沒多少存在感的,但今日這一出,寧和帝的名望在百姓中蹭蹭蹭的暴漲,多少也算是一張護身符吧……當然,也有可能是催命符。
然后便是對白鷺書院和楊家的謾罵。
人群中也不知是誰傳出的消息,說是這一次被誅殺的官員中有五成都是白鷺書院出來的讀書人,三成是楊家有關的。
在這個年代,普通老百姓看到讀書人其實是有一種很強的濾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