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重要的線索,就在彩衣出事兒前幾日,孔家有旁支,忽然承認商孔和圣孔有親,會不會太巧合了一點?”
也就是那時候,平陽初定,女真那邊也還沒有馬踏王庭,剛剛覆滅了黃家,殺了幾百個官員,平陽城內也是人心惶惶……而且宋言也隱隱察覺到有人在背后操縱著這一切,是以才控制著心中的暴躁,沒有直接將商孔滅了門,否則圣孔的計劃,怕是就要成了。
他忽然間想起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世家門閥,成百上千。
漫長的時間中,有的家族短暫的興盛到極致就陡然沒落;也有家族,悄無聲息之間便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亦有家族浮浮沉沉,卻亙古長存。但不管怎樣,這些家族因為朝代的更替,皇帝的更換,乃至于氣候的變化,都有一個起起伏伏的過程,時而沒落,時而興盛。
但孔家,和這些世家門閥截然不同。
不管是哪個朝代,不管是誰做皇帝,只要還用儒家學說治理國家,就不得不承認并且尊崇圣孔的地位。
于另一個時空中,漢高祖劉邦最先封孔子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至唐朝玄宗時期,敕封孔子嫡系后裔文宣公,享正五品待遇;至北宋仁宗確立衍圣公封號,享五品待遇;到元朝,維持衍圣公封號,享受三品待遇;至明朝,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至清朝,官居正一品,特許紫禁城騎馬,御道行走。
可以看出孔家的發展,是一個隨著時間流逝,穩步上升的過程。
而衍圣公也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延續千年的世襲公爵,其本質便是王朝與儒家共治天下的一個符號!
最最重要的是,每一個皇帝……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也是為了拉攏孔家和天下讀書人的支持,都會對孔家大加封賞,除卻金銀玉帛之外,還有大量田產。哪怕改朝換代,前朝賞賜的田產,新上位的皇帝也不會收回,而是在這基礎上再加封賞。
這就導致,孔家名下的田產越來越多,到明朝時候,整個曲阜乃至周邊的一些區域,幾乎都是孔家的地盤。按照時間線來算,現在距離明朝大約還差了六七百年。這時候的圣孔一家,即便是獲得了賞賜應該也是頗為有限,至少遠遠沒有明朝時期那般富庶。
而圣孔一家,又子嗣眾多。
日子不免拮據了一些,比之其他世家門閥自然是遠遠不如,在這種情況下眼饞商孔那潑天富貴,實屬正常。
只是,算計商孔也就算計了。
可居然連他宋言,甚至是小姨子洛彩衣都給算計進去,還差點兒讓洛彩衣受了傷害……
這已經是取死之道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
一旦證實了心中推測,宋言會讓圣孔那一幫軟骨頭,明白算計他是怎樣的后果!
青鸞不說話了。
盡管她有些無法接受,圣人之后怎會如此齷齪,卻一時間找不到理由去辯駁。
而宋言,則是依舊在沉思。
他能感覺到這事情應該不會這么簡單,孔家搞出這么大動靜,難道僅僅就只是借著自己的手,吞掉商孔的家財?
總覺得有些小題大做。
若是再往深處想一想,晉地八大家背后是誰?
是白鷺書院。
是一眾朝堂高官。
若是自己動了商孔,勢必會和白鷺書院水火不容,不死不休,到那時朝堂上便是數不清的彈劾。便是不死,說不得也會從剝奪官職和爵位,怕是連手里的兵權也要交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