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番話說出來眾人心頭都有些壓抑。
“那當如何?”楊和信沉聲問道。
“他們不愿意追隨楊家造反,那就逼著他們簇擁在楊家身旁,讓他們主動請求楊家造反。”楊和興笑了笑:“交代一下瑯琊郡的知州,讓他以朝廷抵御倭寇,匈奴,女真,同時還要給楚國賠款的名義,攤派賦稅,將今年的人頭稅提高到三倍。”
“楊家可以趁機減免一部分佃租,要適當,最好維持在讓這些泥腿子餓不死又吃不飽的程度,如此這些泥腿子自然對楊家感恩戴德,到了冬日,買通匈奴和女真南下劫掠,然后以此為名再次征糧,這些百姓本就快要餓死,又是天寒地凍,大雪漫天,最后的口糧也被搶走,那便是當真活不下去了。”
“手段粗暴一點,能弄死一些人最好,更能激出這些泥腿子的怒火……沒辦法,就是一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你不把他們逼到絕路上,他們是絕對不會反抗的。”
“想要反抗,那就需要一個領頭羊,這時候便可以適當在放出一些糧食,收買人心的同時,讓所有百姓注意到楊家的存在,再隱隱透出一些楊家對朝廷的不滿,再尋一些擅口技者,于深夜在百姓聚居之處,模仿狐貍叫聲,來上幾句……”
“伐無道,誅暴寧!”
“瑯琊興,楊家王。”
“再收買一些老和尚,道士,抽簽的時候來上幾根楊氏當為王之類的。”
“老百姓本就活不下去,在這種引導之下,自然而然就會聚集在楊家身邊,主動請求楊家造反。”
“如此,雖然是造反,但楊家至少有了為民請命這個大義,到時候再借瑯琊知州的項上人頭祭旗,自然便能盡收亂民之心。”
一時間,大堂內鴉雀無聲,幾個老頭你看我我看你,皆是面色古怪。
原本還以為四哥是不想造反,現在看起來這哪兒是不想啊,造反的詳細步驟都準備的妥妥當當了。
只不過造反不是兒戲,不是隨便拉起一群人,說咱造反了那就真的造反了,前期準備,輿論造勢那都是極復雜的事情。
“當然,收百姓之心的時候也莫要忘了世家門閥。”楊和興吐了口氣,手指在扶手上輕輕瞧著:“百姓只能提供廝殺的兵卒,糧食生鐵軍餉這些終究還是要靠門閥來提供。”
“寧和帝顯然是最后瘋一把,現在針對的是楊家,那是因為寧和帝暫時沒有多余的力量去針對其他世家,能傳承數百年的世家,當家做主之人都不是蠢貨,他們自是能瞧見懸在頭頂上的劍。”
“世家門閥拉攏一批,作為楊家臂助,交好一批,就算不能成為臂助,最起碼也不能成為敵人,如此剩下的那些便是站在楊家對立面,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比如崔家……相對來說,崔家是一個更為容易拉攏的對象。”楊和興侃侃而談:“崔家的一切底氣,全都來自于在皇宮中做淑妃的娘娘,然,這一代崔家雖有不少男兒,卻只有一個女兒。加之這個女兒年齡稍大,不適合同皇子聯姻。”
“寧和帝已有一個淑妃是崔家女,再納一妃,也有些不太合適。是以,崔家便準備將崔家三娘子嫁于他人,諸多嫡子若誕下女子,再同皇子聯姻不遲。”
“算盤打的響亮,只是誰也沒想到崔家雖有四個嫡子,更是妻妾成群,可誕下的后代無一例外皆是男兒……而崔家三娘子連續許配三人,第一個陽國公家公子,訂婚之后戰死沙場,第二個新科榜眼,醉死教坊司;第三個商戶公子,訂婚當晚,猝死青樓。”
“這一個克夫的名聲,這輩子大概是洗不掉了。現如今,崔家三娘子已經二十有七,妥妥一個老姑娘,卻是無人敢娶,崔家三娘子的婚事,儼然已經成了崔家所有人的心病……”
崔家三娘子的事情,便是這些老頭兒也多少聽過一些。
沒辦法,克夫的名頭實在是太響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