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勢陷入僵持的時候,闡教的人弟子才發現,原來門下弟子上封神榜人數太少,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封神劫難的時候,人教和闡教成為贏家,佛教和截教最倒霉,上榜的弟子最多。
當時的人教和闡教覺得自己是勝利者。
可現在局勢逆轉了,攻守易位了,當做什么都被卡在規則內的時候,人數多,能量也大的一方,直接能逆轉局面。
其實闡教還有破局的機會,比如拉攏截教的那些個神仙。
但截教會答應嗎?
門都沒有。
因此,沒轍。
另外一邊,廣成子來到玉虛宮,給元始天尊行禮后,就開始大吐苦水,聽得元始天尊直皺眉。
清水河流域傳道的事,對圣人而言,門下弟子去安排即可,這點事不值得圣人親自出面,結果好了,辦的一塌糊涂。
“無恥!!!”
聽弟子這般說后,元始天尊就信了,認為闡教傳道不順的根本原因在于佛教和天庭瞎搞一通。
不是元始天尊無腦,而是佛教是有前科的。
為了壯大佛教,為了發展佛教,西方兩位圣人什么不要臉的事都做過,早已經見識過各種下作手段的元始天尊已經習以為常。
因此聽廣成子這般說后,元始天尊的第一反應就是佛教又開始不要臉了。
而不是去質疑自己弟子辦事不力。
“既然那佛教這般不要面皮,搶奪我闡教利益,爾等上門去討要個說法便是,出了事自有為師,去吧。”
元始天尊也沒有生氣的跡象,主要是他不想為了這點事生氣。
既然佛教這么不要臉,那就讓弟子去討個說法就行了,這點事不值得他元始天尊親自出面,其次,元始天尊正在思考是否要答應太清圣人,陪著太清圣人搞一把大的。
說實話,計劃提出來的時候,他有點心動。
只是按照太清圣人的計劃,這浩蕩的工程有點大,不是一位兩位圣人能搞定的,需要將女媧和西方二圣也一起拉上才行。
和太清圣人的大計劃比較起來,清水河流域傳道這點事,真就是小事。
啊?
我去討個說法?
在廣成子看來,老師元始天尊得知此事后肯定會很生氣,結果元始天尊的反應有點超出他的預料。
對方非但不生氣,反而將事情都丟給了他。
沒有半點想要過多關心的意思。
“是,弟子謹遵老師旨意,老師圣安。”
“嗯。”
元始天尊靠著云床,閉上了眼睛。
離開玉虛宮,廣成子有點不得勁,雖然將自己摘出去的目的是達成了,但他該怎么做才能讓佛教給個說法呢,總不能直接打上門上去吧。
真這樣干,到時候誰打誰還不一定呢。
千萬不要懷疑,這個時期的佛教,只要內部穩定,闡教打上門找找麻煩,真會被反過來吊打。
“此事,還需與諸位師弟商議才是。”
廣成子糾結了一陣,決定找師弟們一起商量,大家一起出主意,大家一起行動才合理嘛,哪怕最后沒討好,也是師兄弟幾人一起扛著,而不是他廣成子一人兜著。
于是廣成子馬上前往天庭,準備去找清虛道德天尊等人,殊不知,天庭還有個大麻煩等著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