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拒絕?
他怎么就不明白呢?
“燕王殿下,江王是蘇州刺史,只是江王年紀尚幼,蘇州之事,其實是長史在管。此事究竟是江王之意,還是王長史之意,還未可知。”
顧芳芳果然是江南土著,如果不是顧芳芳提醒,李想甚至都不會想到,蘇州刺史,竟然是自家的皇叔。
江王李元詳,乃是李淵被幽禁之后,李淵的第二十子。
年僅十歲,李世民便將他從長安扔了出來,封了“閩越江王”,在汀州任官。
汀州就在現在的閩西,離嶺南道只有一步之遙,和流放沒什么區別。
還好,李世民很快就改變了主意,讓他做了江王,讓他去蘇州做了刺史。
說實話,李想對自己這個叔叔,一點好感都沒有。
“王叔自幼貪財,既然他是蘇州刺史,想來向朝廷要種子的事情,也是他的主意,王承玨只是一個執行者。”
李元詳作為皇帝的親弟弟,一直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李想來蘇州,他肯定得到了消息,卻沒有出來迎接,可見他的謹慎。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想一直沒去見李元詳,而李元詳那邊,似乎也沒打算跟李想見面。
李淵與李世民的兒子很多,五花八門,有才華的,也有昏庸的。
總而言之,龍生九子,每一個都不一樣。
這幾個兒子在大唐多個州擔任刺史,可以說是典型的任人唯親。
“王爺,事情已經水落石出了。這一次向朝廷索要種子,恐怕也是那位江王的主意。”
“為了推廣南洋水稻,戶部撥給各州的水稻,都是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發放的,而蘇州的農民,卻要用一斤普通的種子才能換到一斤南洋種子,這中間的利潤,可就大了。”
秦懷玉迅速理清了局勢。
事實上,這件事情并不復雜,稍微注意一下就能看出來。
李想卻問道:“照你這么說,蘇州的人,是主動換南洋種子的?”
什么時候,大唐的民眾變得如此激進了?
就不怕顆粒無收?
“這一點,我特意問了幾個莊稼漢。事實上,在蘇州府,真正對南洋稻米感興趣的,還是那些擁有大片田產的豪族。”
“他們的消息更靈通一些,聽說今年在杭州試種了數百畝的南洋稻,不但一年收獲了兩季,而且產量比一般的水稻還要大,因此,他們積極的購買南洋的稻米。”
“這些大戶人家的田地,基本都是佃戶經營,所以蘇州的許多人都知道南洋水稻的好。”
秦懷玉做情報工作這么多年,收集的資料也越來越多。
“王爺,在下以為,在南洋推廣水稻,并不是什么難事。且不說杭州、明州和泉州,今年已有市舶司安排試種;別說種了,就憑戶部公布的消息,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動心呢。”
畢竟,大家都是冒著種植水稻的風險,最多就是產量低一些。但是,如果南洋水稻真的如戶部所說的那樣,那可就賺大了。說句不好聽的,種植南洋水稻,風險遠遠大于收益。”
武媚娘還以為李想看不清形勢,一直在為南洋水稻的推廣而擔憂。
其實,在武媚娘的眼中,這樣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突厥人遷移到了其他的地方,這些胡人根本不會種地,而且這片土地還是新開墾的,很容易引起混亂。
很明顯,蘇州這邊并不屬于這一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