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這樣,看來登州造船作坊還需要再多造些船,此次回大唐,我會向燕王提議,在蒲羅中也設一處市舶司,讓他們帶著幾艘戰艦在這里駐扎。”
周大福想起來,這些日子,阿拉伯商船不斷的停靠在蒲羅中,他們的風俗習慣和大唐完全不同,已經發生過幾次小摩擦了。
這樣下去,肯定會出問題。
“蒲羅中的軍力的確需要加強,不只是戰船,城內也需要守衛。”
張猛已經意識到,蒲羅中的城對捕魚隊來說意味著什么,所以他才會繼續在這里投資。
當然,他也沒想那么多,也沒想過在國外建立一座城,會引起什么連鎖反應。
……
豫章縣,洪州。
云中都督府的第一批突厥人來到洪州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
唐通這一個月,忙得不可開交。
唐通是觀獅山學院農業系的學生,雖然是唐儉的第三個兒子,但卻不是靠著家里的人脈,留在了長安城里。
相反,這一次他主動請纓,跟著突厥人一起前往洪州。
洪州只是江南道的下州,無論是人口還是稅收,都遠遠比不上長安城。
“唐郎君,這些大白菜越來越大了,我們終于有希望了。”
阿史那勇,原本是阿史那一族的一個分支,帶領著一支千人的突厥人來到了豫章縣。
一到豫章縣,江流石等人就開始布置營地。
好在朝廷已經下令,所有的州縣都會全力支持他們,戶部還給他們準備了大量的農具,讓他們在最初的不適應之后,很快就建好了自己的房屋。
于是,他們開始組織突厥人開墾荒地。
這么冷的天,怎么可能種水稻?
不過大白菜在豫章縣還能種上。
突厥人雖然大多窮困潦倒,但是大部分人家里都有牛、羊、馬,如果換成農具和稻米的話,他們的收入已經不遜色于大唐的普通平民了。
“等開春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播種,趁著這段時間,我們把水渠修好,引水過來。”王耀道。
唐通是農學院的學生,一直在關注著燕王府的南洋種植水稻,所以對農業還是很有研究的。
“要不要再修一條水渠?”
阿史那勇一臉的沮喪。
為了躲避薛延陀的威脅,這些突厥人都選擇了向內遷移。
不過,連續的工作,讓不少人都有些不適應。
“那是,冬天不修水渠,怎么能長得好?”
唐通見阿史那勇一副不太配合的樣子,臉色一沉。
這些胡人,真當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了?
在豫章縣,想要為所欲為,那是不可能的。
在觀獅山書院的時候,王爺不是已經告訴過所有人,要怎么對付這些突厥人。
如果他們愿意合作,那就把他們當成自己人。
如果他們挑三揀四,不肯合作,那就不用客氣了。
突厥人的總人數只有十幾萬,分散在山南道、江南道等地,基本上每個郡的突厥人都不會超過千人。
這些人,都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不是有當地人帶路,這些突厥人根本不會有機會聚在一起。
就拿阿史那勇來說,他帶了近千人,在豫章縣安頓了一二百人,至于其他人,他甚至不知道該把他們安置在什么地方。
唐通并不怕他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