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話,讓李世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對勁。
不是,你要學王莽是吧?
“救人要緊。前些日子,藥師告訴朕,他要辭去朝中一切職務,在家養傷,朕也很是感慨。當年一起征戰天下的袍澤,大多都年老體衰,有的甚至已經長眠。”
李世民想不通,李想為什么要建這個醫館,也不管了。
而是和李想閑聊了起來。
這樣的對話并不多見,李世民很少在小輩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軟弱。
大唐建國已有二十余年,在這個年代,以這個時代的平均壽命來說,有不少老將已經垂垂老矣,并不稀奇。
“干爹,我有個主意,就是不知道該不該說。”
李想話音剛落,李世民就白了他一眼。
又是這個!
“少跟朕繞彎子!”
“從先祖晉陽起,大唐經歷了無數的戰爭,涌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他們的了解也越來越少。如果朝廷能建一座建筑,紀念這些英雄,緬懷大唐的英雄,讓后人知道,大唐是多么的不容易,一定會鼓舞人心的。”
按照歷史來看,距離建立凌煙閣,還有幾年的時間。
李想覺得,這件事完全可以提前進行,而且,還可以進一步完善。
凌煙閣是給那些大英雄們準備的,但在大唐,值得紀念的人物遠不止這幾個,拿出一些底層的英雄來做榜樣,或許能起到更大的鼓舞作用。
而且,凌煙閣的規模也是有限的,只有大唐的功臣才能進入其中,這也是大唐覆滅后,凌煙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原因。
在李想看來,在李唐之前,有幾個英雄人物值得銘記。
在長安城里找到一塊地方,修建一座紀念碑之類的地標建筑,讓長安城里的人能夠在清明節前祭拜,那就很有必要了。
“這倒是個有趣的想法,說來聽聽。”
李想這么一說,李世民頓時眼前一亮,這才是他想要的。
“父皇,朝廷完全可以在永興坊附近,找一塊一百多畝的土地,修建一座廣場,叫做大唐英雄紀念廣場,然后在廣場上豎立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寫著大唐功勛碑。父皇每年帶著文武百官去廣場祭奠,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這份榮耀的來之不易。”
李想簡單的給李世民講了一遍未來的事情。
“那你覺得哪一天祭祀比較合適?”
李世民的意思,就是答應了李想的要求。
大唐的每一個節日,都有著各自的特色。
李世民一時半刻也拿不定主意,到底什么時候才是最好的。
正如李想所說,這座紀念廣場和紀念碑,對大唐來說,意義非凡,尤其是李世民,更是親自帶著文武百官前來祭拜。
“父皇,兒臣認為應該定在國慶之日,作為祭奠之日。”
李想來到大唐也有一段時間了,他很清楚,朝廷在鼓舞人心方面,實在是太缺乏經驗了。
大唐怎么能沒有國慶節這種好事!
“國慶?”
這還是李世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但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