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說,這都是醫學上的一大進步,從現在開始,每一年都會有兩三百個學生畢業。”
“到時候,不管是來我們醫館,還是去州縣開個小診所,都可以讓你的醫術更加的發揚光大。”
醫學院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孫思邈的學生。
學堂里講的最多的東西,就是孫思邈總結出來的各類醫學知識。
當然,這其中也有李想的功勞。
尤其是最近,去病丸的問世,更是讓孫思邈受益匪淺。
“學海無涯苦作舟,我現在算是明白了。你也不要太過自滿,現在醫學院里流傳著很多新的理念,很多學生都在研究一些我看不懂的東西,就連燕王殿下,也會來給我們講課,我有一種感覺,大唐的醫術即將迎來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孫思邈想起李想對他說過的血液理論,想起李想說過的病,想起李想說過的防病之法……
這些東西,孫思邈所知道的那些知識,都不能解釋,甚至都沒有提及過。
“師父,我聽說,燕王正在制造一種可以將物體放大數百倍,甚至數千倍的儀器,如果可以的話,那么,我們在治療傷口感染和其他疾病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辦法。”
林秋回憶著在格物書院實驗室里看到的一些畫面,有些期待。
“醫學的進步真快。”
林秋與孫思邈師徒二人交談之時,李想帶著武媚娘,王富貴,還有許敬宗,也一同來到了醫館。
這間醫館,其實就相當于李想培養醫學人才的場所,正好可以和醫學院相輔相成。
一旦這套培養體系走上正軌,大唐各地的小醫館就會源源不斷的出現。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醫館。
就算是在后世,赤腳醫生開的小診所,在農村也是很受歡迎的。
正如李想小時候生了病,每次都是去村里面的小診所抓藥。
摔了一跤,被玻璃割了流血,都是在小診所里處理的。
小診所里的赤腳醫生,那可是全能型的。
雖然在正規醫學院畢業的人看來,這些赤腳醫生的水平很讓人失望,但是他們確實解決了很多農村人的醫療問題。
這份功勞,是不能抹殺的。
“啟稟王爺,如今孫神醫與林郎君帶了數十名醫學院的學生,都在醫館里接待、治療病患。等咱們醫館全部建設完畢之后,這里將會有百余名中醫學員,一天可以接診上千名患者。”
許敬宗跟在李想身后,跟在李想身后,一邊走,一邊介紹著醫館的情況。
“讓所有醫學院的學生,都得到一個在醫館里實習的機會,然后,通過考核的學生,派到大唐其它州縣開醫館,我要讓觀獅山書院的醫館,遍布大唐所有的州縣。”
燕王府不缺錢,所以,李想也沒打算通過開醫館賺錢。
許敬宗說道:“王爺放心吧,明日開春之后,這個醫館就會建得差不多了,到時候咱們這些學員就有機會來這里實習。另外,我這段時間也請了幾位名醫前來授課,盡可能地搜集藥方,供學生們研究。”
武媚娘道:“王爺,咱們大唐各縣都要開這個醫館,所需銀子可是不少的。”
武媚娘不明白,李想為什么非要在大唐開設醫館,因為那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