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難感覺自己這段時間有點忙了。
或者說,自從李想回到長安城后,他的生活就變得無比繁忙。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事情發生,而這一切,都要向李世民匯報。
天知道李世民什么時候就能看到這些東西。
“這份報紙上寫的是朝政,雖然有些敏感,但也不是什么機密,朕相信他會處理好的。”
李世民掃了一眼,發現里面并沒有什么機密,這才放下心來。
看來,李想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文銘是江南道一個落魄的書生。
從武德年間開始,就一直在為科舉而奮斗,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當年那個英俊瀟灑的少年,都已經三十多歲,還沒有考取功名的跡象。
當初離家時,他可是發過誓,不考上進士就不回家的。
然而……
文銘在長安城中漂泊了這么多年,卻是一事無成。
用后世的話說,文銘就是“長漂”了。
他住在一間廉價的出租屋里,給人寫信,當老師,賺點零花錢。
事實上,在長安城里,想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是一件難事。
每一家工坊都在招人,而且開出的工資也是不菲。
當然,這種體力活,文銘是絕對不會干的。
他辛辛苦苦學習了這么多年,可不是來給人做苦工的。
“文銘,這是你的稿費。”
上官儀的馬車在文銘租住的地方停了下來,推門而入,只見文銘正抱著一本書,搖頭晃腦。
要說起來,這文銘還真算得上是個有骨氣的讀書人。
他跟上官儀,都是同一屆的秀才,關系還算不錯。
如果他的臉皮足夠厚,完全可以靠著上官儀,在燕王府混個一官半職,可惜,他始終拉不下這個臉。
當然,也多虧了上官儀的幫助,他才能在長安城中漂泊這么多年,否則的話,他早就無家可歸了。
這次駱賓王負責《大唐日報》的策劃工作,想要招攬一些作家,上官儀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機會,所以就推薦文銘過來。
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原因無他,因為這個位置很輕松。
至少比起在作坊里給人打工要輕松得多。
光是這一點,就足以吸引無數讀書人前來投稿。
“游韶,真是不好意思,讓你百忙中抽空過來了。”
文銘從上官儀手中接過錢袋,卻被手上的沉甸甸的感覺嚇了一跳。
他終于不是以前那種饑一頓飽一頓的書生了。
然而,上官儀何等精明,見文銘臉色大變,哪里還不明白他的心思。
“文銘,稿費是駱賓王自己定的,多少錢都不關我的事。稿費的事情,你可以問他。”